楞严伪谬1-21.谁修证?谁解脱?


  ★“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楞严经》)

  骨子里都是我见的愚痴凡夫,才会生起:谁在活?谁在修?谁解脱?等邪见。本来无人、无我、无佛、无众生,又哪来的“谁”呢?

  一、唯有空阴聚,无是众生者
  众缘和合乃有假名众生,实无众生者。
  比如:
  “汝谓有众生,此则恶魔见,唯有空阴聚,无是众生者。如和合众材,世名之为车,诸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杂阿含经》)
  “汝何言众生,汝行于魔见,此唯聚诸行,众生不可得。犹如诸支集,而起车之名,因于有五蕴,而有众生名。”(《相应部》)
  “此形不自造,亦非他所作,因缘会而生,缘散即磨灭。”(《杂阿含经》)
  “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杂阿含经》)
  “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于此苦阴身,大智分别说。”(《杂阿含经》)
  “一切所有皆归于空。无我.无人。无寿.无命。”(《增一阿含经》)
  二、诸佛亦皆无常、无我
  诸佛亦尔,唯有空阴聚,因缘会而生,当计于无我,毕竟无常坏。
  比如:
  “若欲礼佛者,过去及当来,现在及诸佛,当计于无我。”(《增一阿含经》)
  “曩昔过去佛,及以当来者,如今现在佛,此皆悉无常。”(《增一阿含经》)
  “佛得金刚身。犹为无常坏。诸佛金刚体。皆亦归无常。”(《长阿含经》)
  三、能熏所熏、能修所修,皆为识阴
  若非要说有个“谁”修行、“谁”解脱,那就是能熏所熏、能修所修乃至解脱灭尽者──无常妄想心识,即识阴,而不是子虚乌有的常住真心或法身。
  识阴既是能熏修之心,又是所熏修之心:听闻佛法的是识阴,建立正见正信的是识阴,生起善心乃至持戒布施的是识阴,定慧增长的是识阴,放弃对五阴执著的还是识阴,放弃对识阴自我执著与攀缘的还是识阴。
  比如:
  “心意识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升。向安乐处。未来生天。”(《杂阿含经》)
  所熏习的是心意识,即是无始劫来或入胎、或生天、或堕地狱乃至涅槃时灭尽的识阴,佛陀又常称其为识神、神识、外识或欲识等,即外道所言常住神我。
  比如:
  “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杂阿含经》)
  “然复外识未应来趣。便不成胎。若复欲识来趣。父母不集。则非成胎……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增一阿含经》)
  “父母集在一处。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复父母俱相有儿。此则成胎。”(《增一阿含经》)
  “识神……死此生彼。从彼生此。”(《长阿含经》)
  “众生神我。死此生彼。”(《杂阿含经》)
  若妄执神识为常住法身、不坏“我”,正是不得解脱的“慢”结。
  比如:
  “吾者是神识也。我者是形体之具也。于中起识生吾.我者。是名为憍慢结也。”(《增一阿含经》)
  若要解脱生死轮回,就要不计、不住、不著神识是我,认清神识无常、非我,才能断慢、止慢无间等。入无余涅槃时,以不住、无著神识故,神识灭尽无有。
  比如:
  “不计识,不染识,不住识,不乐识是我者,便不复更受当来识。”(《中阿含经》)
  “佛告比丘。求慎比丘以入涅槃。无有神识。”(《杂阿含经》)
  四、愚痴凡夫方有此疑:谁生?谁死?
  骨子里都是萨迦耶见的愚痴凡夫,若听到诸法无我,马上就会生起:若无我,谁生?即生属谁?等邪见。
  对于“彼谁老死。老死属谁”的问题,佛陀在《杂阿含·大空法经》中明确说,只有愚痴凡夫才会回答“老死属我”,而这种邪见是“梵行者所无有。于此二边。心所不随。”其正见为:一切诸法因缘所生故无我,缘生而有老死。“如实不颠倒正见。谓缘生老死。”
  同样,对于“行属谁”的问题,邪见凡夫同样堕于我、我所:“彼则答言。行则是我。行是我所。”于此邪见“梵行者亦无有。离此二边。”
  《杂阿含·大空法经》对应的南传《相应部》中,对于“生属谁”等问题,佛陀说“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此非梵行住”。
  本来无我,“生属谁”之问为不相应、非为正问。
  五、佛陀反复破斥“生属谁?”之邪见
  佛陀说五阴无我时,常有愚痴凡夫“起恶邪见”:谁活?即生属谁?谁当受报?
  而每当有如此邪见之疑问时,佛陀只能再一次解说:五阴是无常,无常必是苦,苦则必无我,本来一切缘生缘灭、毕竟无我、无我所,哪来的“生属谁?”此问为不相应、非为正问。
  比如:
  “诸摩竭陀人而作是念:‘若使色无常,觉、想、行、识无常者,谁活?谁受苦乐?’世尊即知摩竭陀人心之所念,便告比丘:‘愚痴凡夫不有所闻,见我是我而著于我,但无我、无我所,空我、空我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中阿含经》)
  再比如:
  “会中复有异比丘。钝根无知。在无明壳起恶邪见。而作是念。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若有愚痴人。无智明。而作是念。若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作无我业。谁当受报。”(《杂阿含经》)
  又比如:
  “摩揭陀国婆罗门居士等。作如是念。若色无我。受想行识亦无我者。然何等法而是其我。谁是有情。谁复是命者生者养育者。人及数取趣意生与摩纳能所作及造触受行住等。此等诸法差别悉皆无我者。更有何物。不生不灭非三世有。而能作受。若人于可所作及不应作。善恶之业所有果报。谁当受之。令舍此蕴而受彼蕴。尔时世尊。知此婆罗门居士等作如是念。即告诸比丘曰。无智慧人不多闻故。便作是念。执我我所。不知无我及以我所。何以故。比丘。从集生苦。证灭断苦。从集生行。证灭行灭。彼因缘灭彼灭。彼因缘故。能生诸有情次第流转。如是因缘有情生灭。如来了知毕竟无我。”(《律》)
  对于“谁受?”之问,佛陀说“如是之问乃非正。”(《相应部》)“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杂阿含经》)
  无明、行、识、名色乃至老死等十二因缘“属谁”之问,佛陀皆言“如是之问乃非正。”(《相应部》)。
  假若佛说诸法有“我”,才可以问“生属谁?”然而,佛说诸法毕竟无我,又哪来的生属谁?谁受报?谁轮回?谁修行?乃至伪作楞严者“其谁修证无生法忍”之问,亦非正问。

(责任编辑:金桥)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