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一聊 伪《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贴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6 | 只看该作者
(11)(文)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此处疑点有3 :
(1)《梵网经》、《阿含经》等,都揭示了六道众生互为亲人的事实,不只是在恶趣,重点在说生命的无常。
(2)梦中见鬼等,人家也不一定是让你来救的。此说不见依据。
(3)鬼在恶道,神被说成恶道,有些不通了。

(12)(文)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

这一段太复杂,根据描述,此处指中阴阶段,先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中阴的有无;
1,中阴是否一定七七日;
2,中阴是昏还是明,
3,中阴是否待审,
4,中阴是否望救。

(一)根据《阿含》《俱舍》《瑜伽师地论》《大涅般经》等,认可有中阴身。http://www.bskk.com/thread-73729-1-1.html
一部分南传修行者,及有些说法认为无。
既然本文说有,那么,就应该从有的一方来探讨。
(二)其他经,论说中阴存在时长不定。《瑜伽论》说极七七日。
(则本文(联系前文)说七七日不合正说。)
(三)中阴是有强分辨能力的,但受业力影响。
(四)中阴受审,《长阿含》中,阎罗王只问了几句话。不是一直审。
(五)中阴期间,同样不见均有望救之说。

这样一来,本文的疑点:
(1)中阴定七七日有误;
(2)中阴不是昏昧态;
(3)中阴即使受审,也不至于七七之日。
(4)中阴望救不一定。
(5)结论是:七七日内,中阴不一定,作法事的效果则不一定,也谈不上一定“救拔。”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6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讲一讲印度(佛教)中的时间,长度与数字。以便在《本愿经》中尽快入坑,啊,不,入门。
由于各经论所述有出入,就依《俱舍。卷十二。分别世品》,其他的参考,对比一下即可。

先说时间:
一年有三季:寒,热,雨。共十二月,一月分30昼夜。
一昼夜30牟呼栗多,一牟呼栗多30腊缚(须臾)。
一须臾60但刹那,一但刹那120刹那。

这样算,一刹那约0。0133秒。
一弹指60刹那,等。
南传说,一秒钟有上亿刹那。

比年长的有”劫”,前帖已述。

再看长度:
一由旬(一般指30里)8拘卢舍,一拘卢舍500弓。
一弓4肘,一肘24指。
一指7麦,一麦7虱。
一虱7虮,一虮7隙尘。
一隙尘7牛毛尘,一牛毛尘7羊毛尘。
一羊毛尘7兔毛尘,一兔毛尘7水尘。
一水尘7金尘,一金尘7微量(细尘,微尘)。
一微尘7极微。

数字:由一数起,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
十万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百万),十度洛叉为俱胝(千万)。。。。

另:《华严经》中,数字体系也有说明,见前帖。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7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44
接下来,讲一讲印度(佛教)中的时间,长度与数字。以便在《本愿经》中尽快入坑,啊,不,入门。
由于各经 ...


在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先补一下菩萨的数学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0a260101e9aj.html
佛教华严数字体系--说说“不可说”(超出你的计算想象能力)
《华严经》【阿僧只品】第三十,世尊为心王菩萨详细解说了佛所使用的计量单位。经上说∶「尔时,心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演说、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

『世尊,云何阿僧只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心王菩萨问世尊,您常说诸佛如来的数目,所用的各种单位如「阿僧只、演说」..一直到「不可说不可说」倒底是什麽意思?

世尊回答「善男子,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从这里开始,世尊便详细的说明了佛所用的计量单位。一个洛叉是十万,也就是 10^5 (10的5次方)。

1、俱 胝 =100洛叉=100×100000=10000000=10^7 (1千万)
2、阿庾多 =俱胝×俱胝 = 10^14 =1的后面接 14个 0
3、那由他 =阿庾多×阿庾多=10^28 =1的后面接 28个 0
4、频婆罗 =那由他×那由他 =10^56=1的后面接 56个 0。

列出来就是: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5、矜罗羯 =频婆罗×频婆罗 =10^112
6、阿伽罗 =矜罗羯×矜罗羯 =10^224
7、最胜 =阿伽罗×阿伽罗 =10^448 (如此一级一级的推,下一级就是:
8、摩罗婆 = 10^896 =1的后面接 896 个 0
9、阿婆罗 = 10^1792 =1的后面接 1792个 0
10、多婆罗 = 10^3584 =1的后面接 3584个 0
11、界 分 = 10^7168 =1的后面接 7168个 0
12、普 摩 = 10^14336
13、祢 摩 = 10^28672
14、阿婆钤 = 10^57344
15、弥伽婆 = 10^114688
16、毗罗伽 = 10^229376
17、毗伽婆 = 10^458752
18、僧羯逻摩= 10^917504
19、毗萨罗 = 10^1835008
20、毗赡婆 = 10^3670016 这里离“不可说”还有 100级呢
20、毗赡婆 = 10^3670016 = 1 的后面接 3670016 个 0
21、毗盛伽 = 10^7340032 = 1 的后面接7340032 个 0
22、毗素陀 = 10^14680064
23、毗婆诃 = 10^29360128
24、毗薄底 = 10^58720256
25、毗 担 = 10^117440512
26、称 量 = 10^234881024
27、一 持 = 10^469762048
28、异 路 = 10^939524096
29、颠 倒 = 10^1879048192 = 1 的後面接 1879048192个 0

原来「颠倒」也是计量单位。《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看很合理,如果说众生的想法都是「颠倒」的话,就说不太通了,例如一个人很饿,他想要有一点食物,这不能说是颠倒梦想;但是如果用於表示众生的梦想太多,则对了。一个人一生能有多少梦想?假设一个人一秒内可以有10个梦想,一生可活 100年,那麽其数是:
100(年)x365(天)x24(小时)x60(分)x60(秒)x10(个)
总数是 =31,536,000,000个梦想。再给多一点化成十数的话就是 100,000,000,000个梦想,1 的後面接 11 个 0. 这个数字别说是「颠倒」,就连「阿庾多」的等级都够不上。不过众生轮回不已,因此累加的梦想是有可能达到颠倒级的。倒底要多少世才能累积到那样的数量梦呢?我们可以算算 看: 颠倒除以一生 = 颠倒 / 一生
= log 1879048192 - log 11
= log 1879048181
也就是说要有 1 後面接 1879048181 个 0 的一生,才能累积到那个梦想数量。该注意到,上面的一生是原来一生是 100岁的 3倍多,也就是设定人有 300岁时才「只」需要那轮回1879048181 的世就可达到「颠倒」的梦想数的。

30、三末那 =颠倒×颠倒 = 10^3758096384
31、毗睹罗 = 10^7516192768
32、奚婆罗 = 10^15032385536
33、何 察 = 10^30064771072
34、周 广 = 10^60129542144
35、高 出 = 10^120259084288
36、最 妙 = 10^240518168576
37、泥婆罗 = 10^481036337152
38、诃里婆 = 10^962072674304
39、一 勋 = 10^1924145348608
40、诃理蒲 = 10^3848290697216
41、诃理三 = 10^7696581394432
42、奚鲁伽 = 10^15393162788864
43、达罗步陀= 10^30786325577728
44、诃鲁那 = 10^61572651155456
45、摩鲁陀 = 10^123145302310912
46、忏慕陀 = 10^246290604621824

数字已进入天文数字了,我们必需要改用另外的表示法。10^(2.46290604621824*10^14)= 1的後面接上(2. 62906046218244×10的14次方)个 0。这个事实上已无法想像有多大了。

47、瑿攞陀 = 10^(4.9×10^14)
48、摩鲁摩 = 10^(9.8×10^14)
49、调 伏 = 10^(1.9×10^15)
50、离 慢 = 10^(3.9×10^15)
51、不 动 = 10^(7.8×10^15)
52、极 量 = 10^(1.5×10^16)
53、阿摩怛罗= 10^(3.1×10^16)
54、勃摩怛罗= 10^(6.3×10^16)
55、伽摩怛罗= 10^(1.2×10^17)
56、那摩怛罗= 10^(2.5×10^17)
57、奚摩怛罗= 10^(5.0×10^17)
58、鞞么怛罗= 10^(1.0×10^18)
59、钵罗摩怛罗= 10^(2.0×10^18)
60、尸婆摩怛罗= 10^(4.0×10^18)
61、翳 罗 = 10^(8.0×10^18)
62、薛 罗 = 10^(1.6×10^19)
63、谛 罗 = 10^(3.2×10^19)
64、偈 罗 = 10^(6.4×10^19)
65、窣步罗 = 10^(1.3×10^20)
66、泥 罗 = 10^(2.6×10^20)
67、计 罗 = 10^(5.2×10^20)
68、细 罗 = 10^(1.0×10^21) 到目前为止,这些都不是常用单位,佛经上常谈的许多计量单位还未出现。
69、睥 罗 = 10^(2.0×10^21)
70、谜 罗 = 10^(4.0×10^21)
71、娑罗荼 = 10^(8.2×10^21)
72、谜鲁陀 = 10^(1.6×10^22)
73、契鲁陀 = 10^(3.3×10^22)
74、摩睹罗 = 10^(6.6×10^22)
75、娑母罗 = 10^(1.3×10^23)
76、阿野娑 = 10^(2.6×10^23)
77、迦麽罗 = 10^(5.2×10^23)
78、摩伽婆 = 10^(1.1×10^24)
79、阿怛罗 = 10^(2.1×10^24)
80、醯鲁耶 = 10^(4.2×10^24)
81、薛鲁婆 = 10^(8.4×10^24)
82、羯罗波 = 10^(1.7×10^25)
83、诃婆婆 = 10^(3.3×10^25)
84、毗婆罗 = 10^(6.7×10^25)
85、那婆罗 = 10^(1.3×10^26)
86、摩罗摩 = 10^(2.7×10^26)
87、娑婆罗 = 10^(5.4×10^26)
88、迷罗普 = 10^(1.0×10^27)
89、者麽罗 = 10^(2.1×10^27)
90、驮摩罗 = 10^(4.2×10^27)
91、钵罗麽 = 10^(8.6×10^27)
92、毗伽摩 = 10^(1.7×10^28)
93、乌波跋多 = 10^(3.4×10^28)
94、演 说 = 10^(6.9×10^28)

终于『《华严经》【阿僧祇品】第三十∶「尔时,心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演说、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世尊,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其中的「演说」这时有了明确的意义了,诸佛如来的数量由这个单位起算,一直到“不可说不可说”的单位都有。

95、无 尽 = 10^(1.3×10^29)
96、出 生 = 10^(2.7×10^29)也作「生」「一生」
97、无 我 = 10^(5.5×10^29)
98、阿畔多 = 10^(1.1×10^30)
99、青莲华 = 10^(2.2×10^30)
100、钵头摩 = 10^(4.4×10^30)
101、僧 祗 = 10^(8.8×10^30)
102、趣 = 10^(1.7×10^31)
103、至 = 10^(3.5×10^31)也称作「喻」 (参见华严经)
104、阿僧祇 = 10^(7.1×10^31)也称作「无数」
105、阿僧祇转= 10^(1.4×10^32)「无数转」「大阿僧祇」
106、无 量 = 10^(2.8×10^32)
107、无量转 = 10^(5.6×10^32)
108、无 边 = 10^(1.1×10^33)
109、无边转 = 10^(2.3×10^33)
110、无 等 = 10^(4.5×10^33)
111、无等转 = 10^(9.0×10^33)
112、不可数 = 10^(1.8×10^34)
113、不可数转= 10^(3.6×10^34)
114、不可称 = 10^(7.2×10^34)
115、不可称转= 10^(1.4×10^35)
116、不可思 = 10^(2.9×10^35)
117、不可思转= 10^(5.8×10^35)「不可议」
118、不可量 = 10^(1.1×10^36)
119、不可量转= 10^(2.2×10^36)
120、不可说 = 10 的[ 46522979840000...(一共接 36个 0 )] 次方。

到了这里,总算我们要的计量单位都有了着落。《华严经》所说的「不可言说不可说,充满一切不可说,不可言说诸劫中,说不可说不可尽,……於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一毛端处所有刹,其数无量不可说……」这一段我们所提出的「不可说」才算有了真正的意义,对於「介子纳须弥」的说法也才有了真正的描述。而「不可说」并不是最大的数,因为後面还有:

121、不可说转 = 10^(9.3×10^36)
122、不可说不可说 = 10^(1.8×10^37)
123、不可说不可说转 = 10^(3.721838387×10^37)

“不可说不可说转”这个数有多大?
假使有人将“不可说不可说转” 这一数字用纸写下来,装订成书,这个数字将有3.721838379×10^37个0,普通A4纸每页4克计,每页纸上写1000个0,那么写完这些0将用的纸将重达1.488735352*10^35克,而太阳的质量也不过是1.989*10^33克,这本书的质量是74.8个太阳质量的总和!
74.8个太阳质量约等于2500万个地球质量。如果每秒钟写一个零,则要写1200亿亿亿年。


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五,阿僧祇品第三十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7 | 只看该作者
接着看,对人一生中的修行,因果之乱,直接误人了。

(13)(文)南阎浮提,有诸国王,,,,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lóng)残瘖(yīn)痖(yǎ),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错乱因果,这个不用解释了,从施食,看看施不同的人,比较福德大小: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四十二章经》)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8 | 只看该作者
把这一节放一起吧:
布施的果报:
施主檀越布施之时。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又有五事胜彼诸天。云何为五。一者颜貌豪贵。威神光明。二者所欲自在。无事不果。三者若檀越施主生人中者。值富贵家。四者饶财多宝。五者言从语用。是谓。师子。檀越有此五功德引入善道。(《增一。大爱道般涅槃分品第五十二》)

也就是说,一种行为的果报,有最高之说。如行施升天,修慈梵天等,还有出世间的。
但由于人的一生有无数行为,同一行为之中发心不同,所以,显现出的因缘果报极其复杂,我们只能从佛讲的,理出个大概。或者详细到每一事中,才能讲清其前后。
======================================================================
(14)(文)。。。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15)(文) 。。。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此处5疑点:
(1)佛法中,任何人都可以行的,到此文,就强调了"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佛法平等不见了。 (2)造塔,修补佛寺(注意:不是庙,庙里供神,寺/庵里供佛,观中敬仙),功在梵天。 "
(尔时。。今当说四梵之福。云何为四?若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未曾起偷婆处。于中能起偷婆者。是谓初梵之福也。。。补治故寺者。是谓第二受梵之福也。。.。和合圣众者。是谓第三受梵之福。。若多萨阿竭初转法*轮时。诸天.世人劝请转法*轮。是谓第四受梵之福。。"(《增一阿含。苦乐品第二十九》))

(3)造塔,修补佛寺"的功德,显然大于仅"供养布施"的.结果,前者仅"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而后者却"当得三劫,为帝释身,"轮王与帝释,谁福报大?没搞清楚吧。

(4) 若能回向法界。一般是指解脱法,“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这则可能的。
何又来个“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又掉下来了不是?
何况,布施不能受生色界。
(5)百千生,三劫,十劫的,就不去分析了。

--------------------
 (16)(文) ,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此处4疑点:
(1)净居天是三果不还果圣者所居,下一步就证涅般了,不入轮回,还会回来去六欲天? (2)修慈的果报是(色界/无色界<?>)梵天。
(3)只修慈,不悟四谛,不能证果,去不了净居天。
(4)净居天寿,最低五百劫,净居天主,寿星最高五千劫,这里只有一百劫,不懂三界,数字混乱?

------------------------------
 (17)(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18)(文) 。,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19)(文)。。。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疑问与总结:
(1)布施供养转轮王形像,得福无量,其他经中有这说法吗?
(其实作者是将造塔与供养弄混了)
(2) 同样的事,换个人,果报就不一样了。



总结:
一、强调国王至婆罗门,有失平等义,有暗示义。
二、此段文字,在未说明回向意义的情况下,就抛出“以此果报,无量无边”,是不合理的,因为回向也有究竟与不究竟的区别。
三、回到善男子善女人“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时,福德就缩小到“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明显认为相同的行愿,因为身份地位不同,果报就不同,这不是佛法的见解。
四、“是国王等”“如是国王”“如是等辈”,在用词上明显前仰后抑,存尊卑之见,联想到之前分析过的“白其佛言”一词,都显露世俗人心态。

一、修建佛塔佛寺,以住持佛宝形像,和合圣众,以住持僧宝,请佛转法*轮,以住持法宝,完整地围绕在三宝核心法义上,不偏不失。
二、承事礼佛,深信如来无与等,正信也。外道邪教或伪经经常强调佛有大小高下究竟与不究竟之分别,是为谤佛。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8 | 只看该作者
说一说十地菩萨会不会哭

对于凡夫人来说,属于欲界,所以,哭是其情绪的表现,从佛法中来说,是欲贪的特点。

“ 若有贪行。彼闻为说净妙言论。便发最极净信爱乐,悟入其趣。身毛皆竖,悲涕堕泪。其身外现润滑相状。其心内怀柔软怡悦。”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



同时,欲贪,也是要对治的:
“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
“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坛经》)

尔时尊者阿难走入精舍,立于门楣,哭泣自念:“现在我还是一个声闻,。。。”
于佛陀涅盘时,彼诸未离欲比丘,或伸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转悲泣说:但彼诸离欲比丘念及:「诸因缘法皆无常,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遂摄抑其心以忍受悲戚。
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说:「朋友阿难,天上诸神还有世念,他们或披发而哭,或伸臂而哭,。。。!「朋友阿难,地上诸神还有世念,他们或披发而哭,或伸臂而哭,或。。。!「但彼诸离欲天神念及:『诸因缘法皆无常,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遂自摄心忍受之。」

(《南传大般涅槃经》)


也就是说,不离欲贪,你连欲界都出不了。

那么,十地菩萨呢?我们先看十地菩萨的境界:
【麁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
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麁(同“粗”)
如上可知,“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属于佛地境界,而非第十“法云地”境界。
《解深密经》第十“法云地”未能永断最极微细烦恼。至第十一“佛地”乃能“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即断除微细烦恼义。
《十地经论》则是依第十“法云地”所证境界而言:“得大法身,具足自在故”名为“法云地”。
而《首楞严经》乃是依第十“法云地”自利、利他境界,诠释为“慈阴妙云,覆涅槃海”。侧重不同,诠释也不尽相同。

http://www.bskk.com/thread-3013698-1-1.html

“须菩提!十地菩萨当知如佛。”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九》)
   (释发趣品第二十)当知如佛者,菩萨坐如是树下,入第十地,名为法云地。譬如大云澍雨,连下无间;心自然生无量无边清净诸佛法,念念无量。
尔时,菩萨作是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间光,令百亿魔宫闇蔽不现。魔即嗔恼,集其兵众来逼菩萨。菩萨降魔已,十方诸佛庆其功勋,皆放眉间光,从菩萨顶入;是时,十地所得功德,变为佛法,断一切烦恼习,得无碍解脱;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无量无边诸佛法。是时,地为六种震动,天雨华香,诸菩萨、天人皆合手赞叹。是时,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十方诸佛、诸菩萨、天人,大声唱言:某方某国某甲菩萨,坐于道场,成具佛事,是其光明。是名十地当知如佛。


佛会哭吗?
“菩萨会因三种事而哭泣。而佛陀不会,佛陀毕竟知一切如梦幻故,远离俗人哭泣、绝望哭泣、喜极哭泣等。
喷嚏哈欠系生理反应,而哭泣乃是情绪感情,不要混淆概念。
若为法哭泣者,未离有所得执着,而法毕竟不可得;
若为众生哭泣者,未究竟于涅槃,而众生毕竟不增不减;
因此佛陀终不会现哭泣之相。”

有人说佛不会流泪,因此怀疑某些佛经,其实有证据
http://www.bskk.com/thread-3008584-1-1.html


十地菩萨几与佛等,佛不哭,十地菩萨当然不会哭。


让某师兄看看,
十地菩萨会不会哭?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8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对《本愿经》中,对世间的描述,再与其他经典对比,就会发现,它不过是在对世人善恶及果报的无限发挥而已,就是说坏极坏,说好极好:并不遵循佛法中真正的因果规律。所以,它所列举的数字,并没有什么依据之处。 简单一点,就是在吹牛。一边是吓唬你,你终要入地狱,弄不好还永无出期;一边是引诱,信了我,度亲族,享世福,乃至成佛,都不成问题:试图用这种手段,让人生起对佛法的信心,或归依。一句话,拉人不择手段。

因为它并不知道,人的内心,与外界是如何对应的,故才如此不着边际。
现在,再把世间悉檀熟悉一下,再以前例,看它都错在哪里:
1,将世人“举止动念,”说成“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死后,先度“业海,”再受审,下各式各样的地狱(掩没了善行)。
2,但,后来,又谈带慈心布施果报,竟说同“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全然与其他佛经唱对台戏。
3,佛法平等,不同的人,修行同样的方法,果报是一样的,这里却因人不同;

4,更出奇的是,慈心布施,竟然能生“净居天。”连凡圣之法都不分了。
说明的是,净居天,是证得不来果(阿那含果),兼修四禅或四无量心的圣者所在,即于此处证入涅般。何来再入轮回?
修什么法证得阿那含果呢?如:
。。。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杂阿含》。797)
。。。舍利弗言:“。。。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杂阿含》。259)

如果依《本愿经》,认为那样能证不还果,就是佛法中的见取见或戒禁取见,误人慧命!

既然提到了出世间法,那么,接下来,看看它对出世间现象,境界的描述,又是何等不同。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9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以整理《本愿经》中,对佛菩萨的描述及众生如何归依行持,及造成的影响上。同时,对比其他经论中对佛菩萨境界的指引,提出疑问。

且 称之为〈《地藏菩萨本愿经》献疑〉卷二或二番吧。

(1)(文) 。。。佛在仞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一一一一一一===
先来个数字的,按《华严》数量单位,”无量”是否等于”不可说不可说”?回头查一下。


我们知道,诸佛常法,一世界中无二佛出世。

所以,佛说法时,若他方佛来,必现菩萨,声闻等相。《法华》也是久已涅般的多宝如来,一显法华之珍,再则条件极高。
好在德敬师兄又在三藏中搜出两经,不过,地点不同,事件不同,与会圣众是否不同,等等,确实值得关注一下。


《本愿经》开头,竞成了这一节的开头,实在巧,当作一个花边来读,倒也有趣。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真是不看不知道:
佛教华严数字体系--说说“不可说”(超出你的计算想象能力)
http://www.bskk.com/thread-3004532-23-1.html (458楼)
有:
106、无 量 = 10^(2.8×10^32)
122、不可说不可说 = 10^(1.8×10^37)


如果“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来自“十方无量世界”,
那么,一个世界里,会有多少佛呢?
不可说不可说/无 量(/表示除以)/10 =10^(1.8×10^37) /10^(2.8×10^32)/10=?
如果末学没算错的话,它等于1.799972X10^36位!
就是说有1799972后面再跟30个零那么多的佛!


实际上,一佛土中,一时无二如来。这是法的规律。
========
“欲使现在有二佛出世。无有是处。”(《长阿含经》)
“欲使一时二佛出世。无有是处。”(《长阿含经》)
“无佛出世。尔时复有辟支佛出世。”(《增一阿含经》)

-----------------
《大智度初品中放光释论之余》(卷第九)罗什 译
。。虽佛无嫉妬心。然以行业世世清净故。亦不一世界有二佛出。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是一佛世界中。常化作诸佛种种法门种种身种种因缘种种方便。以度众生。以是故。《多持经》中。一时一世界无二佛。不言十方无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 玄奘 译
决定无有一佛土中,有二如来,俱时出世。何以故?
1、菩萨长夜,起如是愿,随令增长:我当独一,于无导首诸世界中。为作导首。调伏有情,令脱众苦,令般涅盘。如是长夜,所起大愿,随令增长。摄受正行,得成满故。无二如来,于一世界,俱时出现。
2、又一如来,于一三千大千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是故,第二如来出世,无所利益。
3、又一如来,于一佛土出现于世。令诸有情,成办自义,极为炽盛,极为随顺。何以故?
彼作是思:一切世间,唯一如来,更无第二。若于此土,化事已讫。或往余方,或入灭度。我等何从?当修梵行?我等何从?当闻正法?如是思已,发起深厚欲勤精进。速修梵行,速闻正法。
若一佛土多佛出世。彼于所作,不能速疾。故一佛土一佛出世。令诸有情,成办自义,极为炽盛,极为随顺。
一切如来,一切功德。平等平等,无有差别。


======================
如果这样理解对的话,《本愿经》的作者,末学对你的想象力再点不可说个赞!不知你们信了没有?反正我是信了!


看不下去的师兄,可以无视这个贴子的内容。


是不是还有声音在说:哦!又抄错了!又翻译错了!
还是要说:当以此经的法义为准?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9 | 只看该作者
再看德敬师兄的整理:

(文)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中略)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

问题在于: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卷第四十五<阿僧祇品第三十>中,举出的十个大数的顺序(从小到大)是这样的:
心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演說①阿僧祇、②無量、③無邊、④無等、⑤不可數、⑥不可稱、⑦不可思、⑧不可量、⑨不可說、⑩不可說不可說。

对比发现,本愿经此处的数字列举非常混乱。是:

不可思(7)、不可议(无)、不可量(8)、不可说(9)、无量(2)、阿僧祇(1)。
不仅数字大小顺序不对,而且中间还插入了一个非华严数字单位的“不可议”。


=========================
实际上,还可以多想一想:
“实叉难陀来华的主要工作就是翻译于阗所传的大本《华严》,他在大遍空寺主译《华严》时,由菩提流支和义净同读梵本,参加笔受、证义的有弘景、圆测、神英、法宝、法藏等,缀文的为复礼,至圣历二年(699)完毕,共计八十卷。”

试想一想,《本愿经》的“翻译者”若真是实叉难陀三藏,又以“通大小乘学和外论著名”。会将华严第的数字单位运用的如此混乱?何况前面对世间悉檀(权称,多在小乘《阿含》中)的种种误解?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0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本愿经》在“义理”上,说的是“一世界一时无二佛”,那么,再回到开头,多佛来集上。
同样由德敬师兄找出: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一:)
“十方諸佛,唯願觀察,過去諸佛,有於如是五滓世界成得佛道,無有不。。。。說是大集金剛法心因緣自在陀羅尼也。今此世界十方諸佛悉來集會,唯願諸佛各說如是陀羅尼呪,為憐愍故,為當流布大乘經故,為此世界法久住故,令諸惡魔不得便故。」
爾時,諸佛即皆同聲說此陀羅尼句:”(后略)


-------------------------------
(不过,在二十卷:
“瞿昙,汝若不知星宿书者,身上何故有星行处。如我知者,定谓瞿昙通达如是星宿彼岸。”
  佛言:“云何名星宿道?”
  光味答言:“谓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众生日月年岁皆悉系属。瞿昙,一切星宿迹有四分。
  “瞿昙,东方七宿,谓角、亢、氐、房、心、尾、箕。若人生日,属角星者,。。。。)


汉地二十八宿都出来 了,这个说服力要打折扣了,呵呵。。。。
=============================
(《诸佛要集经》卷第二:)
辄睹东方。去是八万四千亿诸佛世界。国名普光。佛号天王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诸佛会彼。。。。
天王如來告文殊曰:「來至於此欲何所觀?」文殊白曰:「唯然,世尊!我在忍界心自念言:『諸佛興世甚難得值,講說經典亦復難遇,十方諸佛不可稱數億百千載,悉來集會普光世界宣要集法。吾當往詣見諸如來聽所說法。』以法故舉詣此佛土。」


-----------------------------
所以,这个存疑,还可以继续看下去。。。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0 | 只看该作者
(2)(文)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


这个存疑;
其他经文中,如来可以放光,也可以“布云”-----------但这个光明云是什么?是带光的云?还是云一样的光?
但光也好,光明云也好,那个有圆满,慈悲。。。。的光明云实在不可思议。


三藏中是否有同类说法?
这一帖算求助帖吧。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0 | 只看该作者
(3)(文)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质疑:释迦牟尼佛眼“不能尽数”?
http://www.bskk.com/thread-3004532-57-1.html1135
佛经说佛尽知法界,否则也不会被尊称为“一切智、世间解”了。而八地以上菩萨,也具有无量神通。

--------------------------
既然文殊菩萨只用了"千劫测度",就不去数了。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1-2 21:37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
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香光明云 ...


按师兄指引,先看简介,知40,60,80《华严》的区别。

就以80《华严》为例,可以看出,佛出无数”光明云”,主要是从”相”上来说的,如世界,图像,颜色。。。。等。

并没有”慈悲,智慧”这一类”名”法上,概念上的表达。这是其中不同之处。


另外,《华严经》说法主是毗卢遮那佛。本文是释加牟尼佛,这又一不同。

在另版《本愿经》中,开头加了觉林菩萨偈。似乎在说明,因为同为实叉难陀译,故可用华严体系来解读?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1 | 只看该作者
一点发挥:
可以这样认为,《本愿经》的作者们,为了宣传”佛法中的孝道”(世尊三十三天说法内容,并无中国式的理解),于是找到了地藏菩萨作“榜样”,编织出一个伟光正的事例来,以”与天朝体制相合”。
然而,地藏菩萨却在大乘佛教中有重量级的地位,唯依华严境界方可为喻。如果这样写下去,恐怕是另一种结果。这种表达方式,后面将有所述及。

遗憾的是,或限于篇幅,或出于自己语言能力的表达,及对佛法的认知程度,还有平时的修习,或兼而有之,
作者并无力支撑如此宏大的场面,匆匆开头之后,顾不上基本教义,就开始了循环式的演说,最终,不得不参照《法华经》的体例,将故事简化,以便顺利进行到底。同时,又借观音菩萨之口,将两位菩萨进行了”度化分工”,免得读者弄不清该归依谁。一一一一实际上,你归依哪位,都是一样的。


胡说八道已毕,继续下文。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1-3 10:05
六十华严里有“吉光明云”,“觉光明云”,“圆满光明云”,“自在光明云”,


这个区别有点细微。

但末学认为,师兄所列,依然偏重于”感觉,感受”,如吉祥,圆满等。

而《本愿经》则偏重于以”义理”作“光明云”的描述:智慧,般若,福德等。

当然,诸佛境界,唯佛能知。
这个放下也无妨。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1 | 只看该作者
从这次来与法会的大众中:

(文)“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天龙鬼神,一切天,龙众,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等众,悉来集会。诸大鬼王。。。。”


大乘佛法中,来听法的,除菩萨,人(含弟子)外,还有八众:
  一、天众。“天”就是地,欲,色界诸天。
  二、龙众。
  三、夜叉。
四、乾闼婆。是香神,又是乐神。
  五、迦楼罗。就是金翅鸟。
  六、紧那罗。歌神。
  七、阿修罗。
  八、摩侯罗迦。是大蟒神。

=======================
《华严经》
。。。。菩萨摩诃萨,执金刚神,。。。主昼神,。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夜叉王,诸大龙王,鸠槃荼王,乾闼婆王,月,日天子,三十三天王,。。。。。。大自在天王。


--------------------
《妙法莲华经》
菩萨摩诃萨,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光明大梵等,龙王,紧那罗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

--------------------
《大涅盘经》
天女,诸龙王,诸鬼神王,金翅鸟王,乾闼婆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阿修罗王,陀那婆王,罗刹王,诸鬼王,。。。

----------------
《解深密经》
诸大菩萨,众所云集。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

======================
在《本愿经》中,人众除外,毕竟是在三十三天。详及的,只有天众,神众,鬼王众举出名字,龙只提及。
夜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阿修罗。摩侯罗迦。并未出现。


这也是本经的一个特点。与前文说五无间有相似之手法。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1 | 只看该作者
(4)(文)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这个不解释:(540楼,541楼)

http://www.bskk.com/thread-3004532-27-1.html
1,白毫相光出于眉间,绝非顶上。
2、佛经中只有白毫相光,没有瑞毫相光。玉毫相光。紫毫相光。青毫相光。碧毫相光。红毫相光。绿毫相光。金毫相光……………………。

这些都是本愿经作者的想象。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2 | 只看该作者
(5)(文)|「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銷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疑问:天、龙、鬼神,难道没有报通么?
《俱舍论》27。中说:
“ 神境有五,修、生、咒、药、业成故。”意即神通的获得有五种:
依修行得、出生报得、持咒成就、依药方得、因业力得。
“然天眼耳种类有三。一修得天。即如前说。
二者生得。谓生天中。
三者似天。谓生余趣由胜业等之所引生能远见闻似天眼耳。如藏臣宝菩萨轮王诸龙鬼神及中有等。”


这个只能说,是对众生是否有神通不了解。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2 | 只看该作者
(6)(文)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衹(qǐ)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nuó)由他数。

终于将地藏菩萨"捧"成了幽冥教主:
以下介绍敦煌遗书中几种主要的地藏菩萨伪经:
*** 请注意!以下列举伪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多是将地藏菩萨与阎罗王、幽冥界、地狱官僚体系等等内容相关联。(最终有人将地藏菩萨当成了幽冥教主!)

实际上,在大乘佛教中,地藏菩萨其地位,与观音,普贤,文殊相等,关于这几位菩萨的描述,《法华》《华严》《十轮经》等级经典更准确得多。
在〈大日经疏〉中,用这个图来表示:

27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3 | 只看该作者
受楼主师兄的启发,在总结地藏菩萨的大愿时,又发现:
这是按经文中出现的顺序,注意红色部分。
(1)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nuó)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2)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3)
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4)
光目闻已。,。,。,,。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
也就是说,除了第一个,为了相好而发愿,最后一个,多一个为母所发的愿外,其内容就一句话: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而且,奇怪的是,同样的愿,越往后,度生的范围越小:受那个无所不在的“罪苦”影响,从六道,终于只剩下“所有地狱,及三恶道”了。
终于明白,这文章是一步步地把菩萨从普度众生,引到重点从事三恶道的救拔了。
真正的佛法,只会让人的心量越来越大,路越来越宽。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本愿经》中,真的让人将苦理解为四圣谛之苦相的话,那还有一些看头,不过,从行文上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已确定将众生打入罪苦的行列,以等菩萨来救。也许作者只顾海吹,对此“小乘”见解不曾放在心上。
但,“大乘”的义理又知多少呢?

我们看原文: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nuó)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度众生即得“佛相好,千福庄严”。
怎么度,后文有说,先放一放,看一看其他经典的说法,以三十二相为例,后面所说略;

“又薄伽梵,由所化力。为众宣说,造种种业,感得如是,相随好果。
何以故?
所化有情于其种种恶业现行深生喜乐。如是种种现行恶业是所对治。感相随好种种善业是能对治。彼闻如是种种殊胜大果胜利。便于如是大果胜利深生爱乐。由是因缘当离诸恶。当修诸善。是故为说广如诸相。
素呾缆说。谓诸菩萨,于戒禁忍,及惠舍中,善安住故。感得足下,善安住相。
于其父母种种供养。于诸有情诸苦恼事种种救护。由往来等动转业故。感得足下千辐轮相。
于他有情远离损害及不与取。于诸尊长先语省问。恭敬礼拜合掌起迎修和敬业。于他有情深心所喜所爱财位不令乏短。及能摧伏自憍慢故。感大丈夫纤长指相。
即上所说感三相业。总能感得足跟趺长。

是前三相所依止故。由四摄事摄诸尊长。是故感得手足网缦。
奉施尊长涂身按摩沐浴衣服。是故感得手足细软。
修诸善法不生喜足。令诸善法展转增长。是故感得立手摩膝。
自于正法如实摄受令得究竟。广为他说及正为他善作给使。是故感得瑿泥耶跳兆专。
于其正法渐次等显。续索转故。于身语意种种恶业皆能止息。于疾病者卑屈瞻侍给施良药。病力羸顿能正策举。饮食知量于诸欲中曾不低下。是故感得身不偻曲。

于被他摈无依有情。以法以正慈悲摄受。修习惭愧施他衣服。是故感得势峰藏密。
于身语意能自防禁。于自摄受及诸饮食皆善知量。施病医药于不平等事业摄受。及不平等所受用中皆不随转。于界互违能令随顺。是故感得身相圆满如诺瞿陀,由业感得立手摩膝。即能感得身毛上分。
自善观察亲近明智能思微义。尊所居处能净修治敷举沐浴。唯一住故依一支故入微义故。草叶等秽能蠲除故。又能除去客尘垢故。感身毛孔一一毛生如绀青色螺文右旋。
能施悦意发喜饮食骑乘衣服庄严具等资身什物。离诸忿恚。是故感得身皮金色常光一寻。
由此业感身诸毛孔一一毛生。当知即此复能感得身皮细滑尘垢不着。
以其广多上妙清净肴馔饮食。惠施大众皆令充足。由此感得于其身上七处皆满。
于诸有情随所生起。如法所作能为上首而作助伴。离于我慢无诸犷悷。能为有情遮止无利安立有利。由此感得其身上半如师子王。
于一切事禀性勇决如师子故。即由此业当知复感肩善圆满髆间充实。
由此业感纤长指相。复即感得身分洪直。
远离一切破坏亲友离间语言 。若诸有情已乖离者能令和合。由此感得具四十齿皆悉齐平其齿无隙。
修欲界慈思惟法义。由此感得其齿鲜白。
若诸有情有所悕冀。随其所乐正舍珍财。由此感得颔如师子。
视诸有情犹如己子。爱念救护净信哀愍。给施医药澄净无秽。由此感得于诸味中得最上味。
施法味故尝法味故。能净修治变坏味故。于离杀等五种学处能自受护。亦劝他受修悲心故。于大法受能正行故。由此感得其顶上现乌瑟腻沙,其舌广薄普覆面轮。
常修谛语爱语时语及以法语。由是因缘得大梵音言词哀雅能悦众意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
普于世间恒常修习慈心悲哀如父如母。由此感得其目绀青睫如牛王。
于有德者如实赞叹称扬其美。由此感得眉间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
如是一切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无有差别。”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

度众生得相好,是这样来的。
27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1-15 23:13
《六十华严经卷十二》

菩萨复作是念。我当代一切众生受一切苦。普令众生离一切苦。悉皆究竟无余涅槃。 ...


关于大愿的描述,把正方的意见简单总结了一下:
1,发的愿不能与成佛相矛盾;
2,发的愿要从两方面说,从世俗谛说无尽与胜义谛之无相;
3,从圣者的自证境界来看;
4,从不住相,无所住心说。

再加一条:
5,佛,菩萨发愿,有没有穷尽?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1-23 23:59
辨析真伪经还是要慎重,不要轻易下“伪经”的结论。
正如佛陀所言:“汝意不可信”,很多时候我们受到自 ...


现在我基本上不担心这个了。
因为佛法,并不因为佛的出世与否而改变,佛陀只是发现者与传播者,众生亦由比道而成无上正觉,仅自释迦佛以降,已有无数人依此解脱。其显示的根本规律只要掌握住,则没有大的问题。

比如因果律,缘起法,修证次第,诸佛境界等,概括为佛法名相,互相联系与印证即可。也可用"世间悉檀,第一义悉檀。。。。″四悉檀来总结,通过对这些理解运用,从而树立正见,任何人都能判断与施行,这也是末学坚持将本楼整理到底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可以让人明白,佛法是可以由理而入,由浅而深,渐次证得,毫厘不失。
佛法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与结晶,从而与迷信,与盲从与虚伪等彻底分开。
27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4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说:

《地藏经》中地藏的愿到底有没有毕竟?没承诺愿言就要成佛?经文前后矛盾。《地藏经》中列出的过往发愿:http://www.bskk.com/thread-3004532-42-1.html
================
(评1)感觉本文中,发愿象完成任务。
(实不知愿无有尽。)
发一个或多个愿,经无数劫,完成,然后,再发。。。。

=====================
(评2)
不过,对菩萨大愿成佛上,倒不如这样讲:
如果文中,能明确分出:
世俗谛众生不可度尽,第一义谛无众生相而度尽众生。则此愿成立。

若不能分清的,则为不可能之愿,如本经所述。直到有师兄能指正出来为止。

既然是不可能之愿,那么,后边的愿多愿少,重发愿,与诸菩萨愿有多殊胜之类,就没必要再追究。

==========================
(评3)
一并放这里吧。
《本愿经》将释迦牟尼佛灭后与弥勒佛下生之间,救度众生的任务,全部托付给了地藏菩萨。。。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6 00:01 , Processed in 0.0828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