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0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五停心是否来自上座部佛法?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6 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问

五停心是否来自上座部佛法?
2#
发表于 2007-6-24 05:4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

破茧生同修好!感谢您组织在线研读《阿含经》!建议以您组织者的力量多请善知识对同修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我看到论坛上有的问题提出好长时间都无人解答,这让人感到失望。特别是初学者,问题得不到解答可能没办法进行下去。好不容易下决心跟着大家学艰深难懂的古文经典,如因问题得不到解答无法看下去而放弃,实在可惜。
3#
发表于 2007-6-29 16: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破茧生 的帖子

谢谢师兄的用心。。。。。。。。。。。。。。。。。。。
5#
发表于 2007-6-30 23:46 | 只看该作者
出自天台四教仪。
“ 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者,以不净观治之。多嗔者,以慈悲观治之。多散者,以数息观治之。愚痴者,以因缘观治之。多障者,以念佛观治之。修此五法,能止住五种妄心,故名五停心。”
6#
发表于 2007-6-30 23:48 | 只看该作者
上座部佛法中没有明确的“五停心”的概念。
7#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0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洪七公 的帖子

谢谢师兄的解答。。。。。。。。。。。。。。。。。。。
8#
发表于 2007-7-20 00:12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中华佛学百科”补充一下:
五停心观

原始及部派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由此五种观法,可藉以停止心之五种惑障,故名五停心观。又作五停心、五度观门、五门禅等名。即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界分别观、数息观。一说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

(1)不净观(aśubhā-smṛti)︰谓观自他色身不净以息贪欲。贪重之人修之。依《俱舍论》卷二十二所载,观死尸青瘀等相,治显色贪;观死尸遭鸟兽噉食,治形色贪;观死尸腐烂生蛆,治妙触贪;观死尸不动,治供奉贪;又观白骨的骨锁观,以上四贪皆治。依《次第禅门》卷四之说,九想观治男女互相贪着的外贪;八背舍治缘自他身而起的内外贪;八胜处的大不净观治遍十方之依正的遍一切处贪。

(2)慈悲观(maitrī-smṛti)︰指对其他众生作拔苦与乐想,以对治瞋恚障。瞋心重者修之。依《俱舍论》卷二十九之意,观自行慈悲有七周,意即观想对上亲(父母师长)、中亲(兄弟姊妹)、下亲(朋友知识)、中人(非怨非亲)、下怨(害下亲者)、中怨(害中亲者)、上怨(害上亲者),给予佛、菩萨、声闻、独觉所受的真正快乐。依《次第禅门》所述,对骤然间所发不问可否的非理瞋,修众生缘慈;对人实来恼我而起的实理瞋,修法缘慈;对以己所解为是,其它说行为非的诤论瞋,修无缘慈。这是大乘所说,小乘不举众生缘慈。

(3)缘起观(idaṃpratyayatā-pratītya samutpāda-smṛti)︰又作因缘观,谓观十二缘起以治痴烦恼。

(4)界分别观(dhātu-prabheda-smṛti)︰又称界方便、析界观、无我观,谓观十八界一切法不外是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和合而成,以对治我执。我见重者修之。这是观圣道的方便,故称界方便。

(5)数息观︰(ānāpāna-smṛti)一作持息念、安那般那观或阿那阿波那观,安那是入息,阿波那是出息。数息观即谓数出入息,以对治散乱之寻伺。散心多者修此法。依《俱舍论》卷二十二所载,此观有六相,次第渐进。六相是数、随、止、观、转、净。「数」谓修此观前先数入出息数,入五与出五,由一数到十,屡屡不断。「随」谓行者心念任随息的出入而至。「止」谓安止心念于鼻端或眉间一处。「观」谓观想与息俱有的四大种及依之而住的心心所无我。「转」谓进转而至世第一法位。「净」谓更进而入见道。此观因有如此的胜用,故甚为重要。《次第禅门》卷五以此观为三世诸佛入道的初门,并就数举四说,即数出息、数入息、出入不定,依春夏秋冬定数。《四教仪集注》取第三义,《次第禅门》卷七、《法界次第》卷上以数、随等为六妙门,而详加说明。念佛观谓多障众生念佛治障的观法。所治的障碍,《摩诃止观》卷七之二说是睡障,《四念处》卷一说是逼迫障,《次第禅门》卷四说治三障。三障是(1)心昏沈无记的沈昏暗塞障,念应身三十二相以治之;(2)欲作五逆、十恶等的恶念思惟障,念报身力无畏以治之;(3)身痛、火焚、水溺等的境界逼迫障,念法身空寂无为以治之。这是大乘所说,小乘仅说念生身佛。

关于五停心的次第,据《四教仪集注》卷中(本)所说,《析玄记》立不净、慈悲、因缘、析界、数息的次第,《四教义》卷四立数息、不净、慈悲、因缘、界方便,《四念处》卷一以界方便为第四,因缘为第五,《法华玄义》卷三之上、《止观》卷七之二、《次第禅门》卷三之上,均以因缘为第四,念佛为第五,未立界方便,《四教仪》立不净、慈悲、数息、因缘、念佛的次第。以上诸说皆以不净或数息居首,乃由于此二观最为重要。如《俱舍论》卷二十二说五停心时,亦仅释此二观为入修要门。
五停心观之义赅罗大小乘,通凡圣所修,小乘俱舍家特置于七加行的第一位。行者虽观四谛妙理,求离苦得乐,贪等五种烦恼却仍散动,如风中灯不能止住,无由而入,故先勤除此障。

〔参考书目〕
《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一;《华严孔目章》卷二;《大乘义章》卷十二;《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卷一二七;《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关口真大编《佛教实践原理》;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印度部〉第二编

[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2007-7-20 18:52 编辑 ]
9#
发表于 2007-7-24 03:0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破兄及洪版主

破兄好!多谢您终于请出了善知识!
洪版主好!您诲人不倦实在让人感动!多谢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31 , Processed in 0.0878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