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5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逐个敲定五阴之受、想、行、识阴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 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阿含经 晡利多品法乐比丘尼经第九
法乐比丘尼答曰。或阴即是盛阴。或阴非盛阴。云何阴即是盛阴。若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是谓阴即是盛阴。云何阴非盛阴。色无漏无受。觉.想.行.识无漏无受。是谓阴非盛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受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
杂阿含经( 四六)
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受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想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
杂阿含经( 四六)
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行阴

杂阿含经( 四六)
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识阴

杂阿含经( 四六)
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
2#
发表于 2008-8-14 10: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7-2 15:22 发表
中阿含经 晡利多品法乐比丘尼经第九
法乐比丘尼答曰。或阴即是盛阴。或阴非盛阴。云何阴即是盛阴。若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是谓阴即是盛阴。云何阴非盛阴。色无漏无受。觉.想.行.识无漏无受。是谓阴非盛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受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
杂阿含经( 四六)
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受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想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
杂阿含经( 四六)
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行阴
杂阿含经( 四六)
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


逐个敲定五阴之识阴
杂阿含经( 四六)
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
杂阿含经( 六一)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


师兄您好:师兄对十二缘起与五阴的深刻理解,末学望尘莫及,实令末学敬佩!
末学有惑,请师兄指点迷津:想受阴与行受阴的区别,通俗的讲如何辨别?为作相是行受阴,为作相通俗的讲如何理解?末学先行拜谢!
末学虚空华 合十
3#
发表于 2008-8-14 12:24 | 只看该作者
【五蕴】
--------------------------------------------------------------------------------
  ﹝出大乘广五蕴论﹞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谓六识与六尘相应,而有六受,和合积聚,故名受蕴。(六识、六尘、六受者,眼识受色尘,耳识受声尘,鼻识受香尘,舌识受味尘,身识受触尘,意识受法尘也。)
  [三、想蕴],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六想者,谓意识着色想色、着声想声、着香想香、着味想味、着触想触、着法想法也。)
  [四、行蕴],行即迁流造作之义。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
  [五、识蕴],识即了别之义。谓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之识,于诸尘境上,照了分别,和合积聚,故名识蕴。
--------------------------------------------------------------------------------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看来,行蕴是想蕴的更进一步,行蕴是依想蕴而生起善恶行为的心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虚空华 于 2008-8-14 10:59 发表


师兄您好:师兄对十二缘起与五阴的深刻理解,末学望尘莫及,实令末学敬佩!
末学有惑,请师兄指点迷津:想受阴与行受阴的区别,通俗的讲如何辨别?为作相是行受阴,为作相通俗的讲如何理解?末学先行拜谢!
末学虚空华 合十

在下理解:
1、想受阴(想)是生成概念,而行受阴(思)是从概念到概念。
【想】
 (术语)心性作用之一。浮事物之相于心上,以为起言语之因者。与一切之心相应而起。俱舍论四曰:‘想,谓于境取差别相。’唯识论三曰:‘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行受阴包括身、口、意三行,是对五阴的造作。
一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
5#
发表于 2008-8-15 1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8-14 19:31 发表

在下理解:
1、想受阴(想)是生成概念,而行受阴(思)是从概念到概念。
【想】
 (术语)心性作用之一。浮事物之相于心上,以为起言语之因者。与一切之心相应而起。俱舍论四曰:‘想,谓于境取差别相。’唯识论三曰:‘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行受阴包括身、口、意三行,是对五阴的造作。
一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


请教师兄:末学愚钝,“从概念到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可否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谢谢师兄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15: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虚空华 于 2008-8-15 11:02 发表


请教师兄:末学愚钝,“从概念到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可否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谢谢师兄了!

个人理解:概念就是名相,从一个名相到另一个名相就是造作,比如叶子变红了。
7#
发表于 2008-8-16 18: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8-16 15:19 发表

个人理解:概念就是名相,从一个名相到另一个名相就是造作,比如叶子变红了。

末学有点明白了,诸想是想受阴,而行受阴则在诸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造作(产生想象)。可以这样理解吗?
另:请教师兄:“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中的“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应该如何理解?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7: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虚空华 于 2008-8-16 18:07 发表

末学有点明白了,诸想是想受阴,而行受阴则在诸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造作(产生想象)。可以这样理解吗?
另:请教师兄:“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中的“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应该如何理解?

“都无所有”也是一种想,作这种想就叫“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

[ 本帖最后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8-18 17:18 编辑 ]
9#
发表于 2008-8-19 1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8-18 17:14 发表

“都无所有”也是一种想,作这种想就叫“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


在下认为“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细想,如“非想非非想处。故名为想。”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说:“善男子。汝云何能调伏心耶。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犹名为想。涅槃无想。汝云何言获得涅槃。善男子。汝已先能呵责粗想。今者云何爱着细想。不知呵责如是非想非非想处。故名为想。如痈如疮如毒如箭。”
“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比丘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阿含经》)

另有一种是,误以为无色界最高处的“非想非非想”为真正的无想——涅槃。因为此处虽然受、想、行、识等四阴依然未破,但却没有下地的粗想烦恼,凡夫于微细想难觉难察,故极易误认为是证得了涅槃。因不能重复使用“无想”之名,故称非想;但佛法中又知道该处不是没有细想的烦恼,故而又名为非非想。
转自《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42 , Processed in 0.0980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