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3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四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6 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 尔时,世尊向尊者阿难道:「阿难!凡是受谁请而入安居者,无不向他告知后,方可外出游行诸国,此是如来之常法也。阿难!我等去告知毘兰若婆罗门。」「是!世尊!」阿难应诺世尊。是时,世尊着下衣,持外衣与鉢,与侍从尊者阿难,至毘兰若婆罗门住处。至已,坐于已设之座席上。

是时,毘兰若婆罗门至世尊处,顶礼世尊,于一面坐。于一面坐已,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曰:「婆罗门!受汝请而于此过雨安居已,我等〔今〕来告暇,欲外出游行诸国。」「尊师!瞿昙!实受我请,来此安居;然应供养而未供养,此非无物,亦非无意供与。何故如是?乃是在家者应作之事务繁多之故也。尊师!瞿昙!应许我请,明日与比丘众来此应供。」世尊默然许之。尔时,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开示教诫正法,令踊跃欢喜,然后,世尊从座起立而去。

尔时,毘兰若婆罗门,其夜过已,于家令人备美味硬软之食后,报知世尊已至食时,「瞿昙!食事已备。」是时,世尊于晨着下衣,持外衣与鉢,至毘兰若婆罗门家,与比丘众坐于已设之座席。是时,毘兰若婆罗门对以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亲手供奉美味硬软之食,令至饱满。食事毕,向已将鉢离手之世尊,覆以三衣,于诸比丘,亦各覆以衣布一组。其时,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开示教诫法语,令踊跃欢喜,然后,世尊从座起立而去。

尔时,世尊随意住毘兰若后,入须离镇、僧伽尸国、干那屈奢国,更至波夜迦渡口,渡过恒河而至波罗奈。如是,世尊于波罗奈随意住已,又向毘舍离国出发游行,顺次游历而至毘舍离国。世尊于其处,住毘舍离国大林之重阁讲堂。

--毘兰若品终--

[ 本帖最后由 过世界边 于 2010-4-12 17:29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9:49 | 只看该作者

同步学习

四 尔时,世尊向尊者阿难达道:「阿难达!凡是受谁请而入安居者,无不向他告知后,方可外出游行诸国,此是如来之常法也。阿难达!我等去告知毘兰若婆罗门。」「是!世尊!」阿难达应诺世尊。是时,世尊着下衣,持外衣与鉢,与侍从尊者阿难达,至毘兰若婆罗门住处。至已,坐于已设之座席上。
是时,毘兰若婆罗门至世尊处,顶礼世尊,于一面坐。于一面坐已,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曰:「婆罗门!受汝请而于此过雨安居已,我等〔今〕来告暇,欲外出游行诸国。」「尊师!苟答玛!实受我请,来此安居;然应供养而未供养,此非无物,亦非无意供与。何故如是?乃是在家者应作之事务繁多之故也。尊师!苟答玛!应许我请,明日与比库众来此应供。」世尊默然许之。尔时,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开示教诫正法令踊跃欢喜,然后,世尊从座起立而去。
尔时,毘兰若婆罗门,其夜过已,于家令人备美味硬软之食后,报知世尊已至食时,「苟答玛!食事已备。」是时,世尊于晨着下衣,持外衣与鉢,至毘兰若婆罗门家,与比库众坐于已设之座席。是时,毘兰若婆罗门对以佛为上首之比库众,亲手供奉美味硬软之食,令至饱满。食事毕,向已将鉢离手之世尊,覆以三衣,于诸比库,亦各覆以衣布一组。其时,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开示教诫法语令踊跃欢喜,然后,世尊从座起立而去。
尔时,世尊随意住毘兰若后,入须离镇、僧咖西国、干那屈奢国,更至波夜迦渡口,渡过恒河而至波罗奈。如是,世尊于波罗奈随意住已,又向毘舍离国出发游行,顺次游历而至毘舍离国。世尊于其处,住毘舍离国大林之重阁讲堂。
--毘兰若品终--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9:50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5:53 | 只看该作者

随堂学习巴利语(巴利语汇解)之四

三、戒律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有行乞者、持割截衣者、见怖畏等义。即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子。
在《律藏·巴拉基咖》中解释:“乞讨者(bhikkhako'ti)为比库,遵从于行乞者(bhikkhàcariyaü ajjhupagato'ti)为比库,持割截衣者(bhinnapañadharo'ti)为比库。”(Pr.45)
《清净道论》中说:“比库者,以应见到轮回的怖畏(saüsàre bhayaü ikkhaõatàya),或应持割截衣等(bhinnapañadharàditàya),获得这样名称的信心出家的良家之子。”(Vm.1.14)
☞汉传佛教依梵语bhikùu音译为“比丘”、“苾刍”等,含有破恶、怖魔、乞士等义。其音、义皆与巴利语有所不同。
现在使用“比库”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而使用“比丘”、“比丘尼”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北传僧尼。

沙马内拉:巴利语sàmaõera的音译。是指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持十戒之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ràmaõeraka音译为“沙弥”、“室罗摩拏洛迦”等。
 附带提一下:汉传佛教把梵语÷ràmaõeraka讹略为“沙弥”。如果把“沙弥”转写为巴利语则为sàmã。sàmã意为“主人”、“物主”、“丈夫”。在佛世时的古印度,奴隶、仆人称他们的主人为“沙弥”,妇女称她们的丈夫也为“沙弥”。同时,“沙弥尼”(sàminã)则是“女主人”、“妻子”的意思。因此,不宜把巴利语sàmaõera讹略成“沙弥”。

皈依 (saraõa):或归依,依靠;庇护所,避难所。
皈依的对象有三,称为“三皈依”(tisaraõa)或“皈依三宝”。三宝,即佛(buddha)、法(dhamma)、僧(saïgha)。皈依三宝是指以佛、法、僧作为皈依处或庇护所。

(sãla):有行为、习惯、品质、本性、自然等义,通常也指道德规范、好品质、良善的行为、佛教的行为准则等。
  《清净道论》中解释:“以什么意思为戒呢?以戒行之义为戒。为何称为戒?正持(samàdhànaü)——以身业等好习惯的无杂乱性之义;或确持(upadhàraõaü)——以住立于善法的持续性之义。这两种意思实是通晓语法者所允许。但也有人以头义为戒,以清凉义为戒,用如是等方式来解释其义。”(Vm.1.7)
  “戒”有时也作为“学处”的别名,如在家学处包括五戒(pa¤casãla)、八戒(aññhaïgasãla)等,出家学处包括十戒(dasasãla)、具足戒(upasampannasãla)等。

学处 (sikkhàpada):或译作学足。sikkhà意为学,学习,训练;pada意为足,处所。学处亦即是学习规则,戒条。
《小诵注》中说:“应当学故为学;以此作为足故为足。学之足为学足,即到达学的方法之义。又或者说为根本、依止、立足处[为学处]。”

十种学处 (dasa-sikkhàpadàni):又作十戒,即沙马内拉应学习的十种行为规则。
这十种学处依次是: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非梵行,离虚妄语,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离非时食,离观听跳舞、唱歌、音乐、表演,离妆饰、装扮之因的穿戴花鬘、芳香、涂香,离高、大床座,离接受金银。

[ 本帖最后由 悠扬 于 2010-3-6 15:55 编辑 ]
5#
发表于 2010-3-7 11:00 | 只看该作者
尔时,世尊向尊者阿难道:「阿难!凡是受谁请而入安居者,无不向他告知后,方可外出游行诸国,此是如来之常法也。阿难!我等去告知毘兰若婆罗门.

世尊诸行无漏,圆满梵行,令人钦佩!在《阿含经》中有一段关于罗云尊者受请不辞而别从而出现曲折的经文。看来任何一点偏差都是有漏的。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国城中有一长者,与罗云作坐禅屋。尔时,罗云随其日数,止彼屋中,后便人间游化。时,彼长者窃生此心:“我当往觐尊者罗云。”尔时,长者见罗云房中,寂寞不见人住,见已,语诸比丘曰:“尊者罗云今为所在?”比丘报曰:“罗云在人间游化。”长者报曰:“唯愿诸贤差次人在吾房中住。世尊亦说,造立园果,及作桥舡,近道作圊厕,持用惠施,长夜获其福,戒法成就,死必生天上,以是之故,我与罗云作屋耳。今罗云不乐我房,唯愿诸贤差次人住我房中。”诸比丘对曰:“如长者教。”尔时,诸比丘即差次一比丘住房中。是时,尊者罗云便作是念:“我离世尊积久,今可往问讯。”是时,尊者罗云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之间,即从座起,还诣房中,见有异比丘在屋中住,见已,语彼比丘曰:“谁持我房与卿使住?”比丘报曰:“众僧差次令我住此房中。”是时,罗云还至世尊所,因此缘本,具白世尊:“不审如来,众僧差次我房,使道人在此止住耶?”佛告罗云:“汝往至长者家,语长者曰:‘我所行法无有身、口、意行有过乎?又非身三、口四、意三过乎?’长者先持房施我,后复持与圣众。”是时,罗云受佛教已,即往长者家,语长者曰:“我非有身三、口四、意三过乎?”长者报曰:“我亦不见罗云身、口、意过也。”罗云语长者曰:“何故夺我房舍持与圣众?”长者报曰:“我见房空,是故持施圣众。时,我复作是念,尊者罗云必不乐我房中,故持惠施耳。”是时,罗云闻长者语已,即还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如来。

  是时,世尊即告阿难:“速打揵椎,诸有比丘在只洹精舍者,尽集普会讲堂。”时,阿难即受佛教,召诸比丘在普会讲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惠施清净,汝等善思念之。”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惠施清净?于是,比丘,若有人以物惠施,后复还夺更与余人,此名为施不均整,非平等施。若复有人夺彼人物,持施圣众;若复有人还夺圣众,持用与人,此非为平等之施,亦非清净之施。转轮圣王自于境界犹得自在,比丘于己衣鉢亦得自在。若复彼人口不见许,而取他人物与人者,此非平等之施。我今告诸比丘:施主见与,受主不见与者,此非平等之施。若复彼比丘会遇命终,当持此一房在众中结羯磨,传告唱令:某甲比丘命终,今持此房在众分处,欲安处何人,随圣众教。诸贤,任使某甲比丘住者,各共忍之,若不听者,今便说再三,亦当作是说之,若众僧一人不听而与者,则非平等之施,则为杂浊之物,今还与罗云房,清净受之。”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1:24 | 只看该作者

与空谷贤兄商榷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10-3-7 11:00 发表
世尊诸行无漏,圆满梵行,令人钦佩!在《阿含经》中有一段关于罗云尊者受请不辞而别从而出现曲折的经文。看来任何一点偏差都是有漏的。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国城中有一长者,与罗云作坐禅屋。尔时,罗云随其日数,止彼屋中,后便人间游化。时,彼长者窃生此心:“我当往觐尊者罗云。”尔时,长者见罗云房中,寂寞不见人住,见已,语诸比丘曰:“尊者罗云今为所在?”比丘报曰:“罗云在人间游化。”长者报曰:“唯愿诸贤差次人在吾房中住。世尊亦说,造立园果,及作桥舡,近道作圊厕,持用惠施,长夜获其福,戒法成就,死必生天上,以是之故,我与罗云作屋耳。今罗云不乐我房,唯愿诸贤差次人住我房中。”诸比丘对曰:“如长者教。”尔时,诸比丘即差次一比丘住房中。是时,尊者罗云便作是念:“我离世尊积久,今可往问讯。”是时,尊者罗云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之间,即从座起,还诣房中,见有异比丘在屋中住,见已,语彼比丘曰:“谁持我房与卿使住?”比丘报曰:“众僧差次令我住此房中。”是时,罗云还至世尊所,因此缘本,具白世尊:“不审如来,众僧差次我房,使道人在此止住耶?”佛告罗云:“汝往至长者家,语长者曰:‘我所行法无有身、口、意行有过乎?又非身三、口四、意三过乎?’长者先持房施我,后复持与圣众。”是时,罗云受佛教已,即往长者家,语长者曰:“我非有身三、口四、意三过乎?”长者报曰:“我亦不见罗云身、口、意过也。”罗云语长者曰:“何故夺我房舍持与圣众?”长者报曰:“我见房空,是故持施圣众。时,我复作是念,尊者罗云必不乐我房中,故持惠施耳。”是时,罗云闻长者语已,即还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如来。

  是时,世尊即告阿难:“速打揵椎,诸有比丘在只洹精舍者,尽集普会讲堂。”时,阿难即受佛教,召诸比丘在普会讲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惠施清净,汝等善思念之。”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惠施清净?于是,比丘,若有人以物惠施,后复还夺更与余人,此名为施不均整,
非平等施。若复有人夺彼人物,持施圣众;若复有人还夺圣众,持用与人,此非为平等之施,亦非清净之施。转轮圣王自于境界犹得自在,比丘于己衣鉢亦得自在。若复彼人口不见许,而取他人物与人者,此非平等之施。我今告诸比丘:施主见与,受主不见与者,此非平等之施。若复彼比丘会遇命终,当持此一房在众中结羯磨,传告唱令:某甲比丘命终,今持此房在众分处,欲安处何人,随圣众教。诸贤,任使某甲比丘住者,各共忍之,若不听者,今便说再三,亦当作是说之,若众僧一人不听而与者,则非平等之施,则为杂浊之物,今还与罗云房,清净受之。”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后学谈一下看法。此段经文,佛陀因罗云尊者房舍被长者转施他人(被夺)的因缘,而说惠施清净法。佛并未呵责罗云尊者所行有过,他教罗云问长者身、口、意可有过,长者亦言罗云身、口、意无过。故后学认为言罗云尊者所行“偏差”“有漏”,略感不妥。
佛陀更说若以物惠施后,又将其惠施与他人,名施不均整(后又广说惠施之事)。此显然是指长者所做有所偏差。同时从后来所教可以看出,僧团在此事上也有改善的地方,并罗云得还其房。
长者为罗云尊者作坐禅屋,罗云尊者在人间游化期间,长者自作意:“罗云不乐我房”,故复施与他僧,后学认为这是有所偏差的地方。另外,佛陀教诫僧团亦应对受施之物合法性正当性做清楚的了解,否则亦非平等、清净之施。
结论是:既然是“施与之物(禅屋)”,受施者(罗云)当可自行决定住与去,故不应要求再向施者报告。就如将食施与比丘,比丘也不需报告施与者我将食,食毕等一样。故后学觉得空谷兄言罗云偏差和有漏略有些不妥。

另外,若有雨安居期外出等事,是有非常明确的时日限制的,这在后面学律过程中会学习到。暂不做说明。

[ 本帖最后由 悠扬 于 2010-3-8 13:15 编辑 ]
7#
发表于 2010-3-8 12: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悠扬仁兄的更正和解答。末学看到上面经文:“阿难!凡是受谁请而入安居者,无不向他告知后,方可外出游行诸国,此是如来之常法也。”从而理解罗云尊者也为受请而安居。世尊在下文讲惠施清净法,看来是施与而不是受请,是末学理解有误。另外看来安居和雨安居是不同的,雨安居是有期限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2:39 | 只看该作者
空谷兄太客气了,应该感谢您才是! 向贤兄学习!

就楼上帖,请教您此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另外看来安居和雨安居是不同的,雨安居是有期限的。
9#
发表于 2010-3-8 13: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悠扬 于 2010-3-8 12:39 发表
空谷兄太客气了,应该感谢您才是! 向贤兄学习!

就楼上帖,请教您此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主要是看到这句想到的,“另外,若有雨安居期外出等事,是有非常明确的时日限制的,这在后面学律过程中会学习到。暂不做说明。”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空谷兄,因为目前律藏的录入主要是后学手工进行,离安居的部分还比较遥远,故想在日后学到之时再做细致的说明,让兄误解了,抱歉!后学找来一篇关于安居的文章,请参考:
安居
安居期是雨季期,外出不便,故在寺安居三个月。称安居,雨安居,或称坐夏(因亦值热季故)。
安居期分二期。一称前安居,于印度历八月黑分一日(十六日)开始。一称后安居,在九月十六日开始。(因闰月之故)
雨季共四个月:为何不安居四个月,而安居三月?此则以最后月为作三衣期,又季末月少雨之故。
安居比丘,房舍必有覆蔽,有门可开闭,不许住停尸屋、伞下、布幕、瓮(当指泥造房舍)、树穴。
寺中掌房比丘,应在安居前,依安居比丘数,分与房舍。安居比丘应淨洁房舍,备饮用水。
安居时所为何事?佛制须系念,即念住此三月。故定初安居日,僧众齐集诵言:
“我于雨季,依此寺住三月安居。”
同在一处安居:所谓处,当何所指?可指毎一僧房,亦可指一寺,故又必于自房,各自诵言:“我于雨季,依此房住三月安居。”
在安居期间,比丘不应外出。
若比丘与商队同行,与牛车队同行,乘商船行,应于初安居日,自系念言:“我于此安居。”
若到达有比丘处,可就有比丘安居。若彼商队、牛车队、商船到达彼地,不再行进,可就有比丘处安居。
安居期中,是修沙门行期,不许别定不公之规约,如不许读经、不许说法、不许谈话、令修头陀行。但许互勉读诵经律,劝令精进,望行头陀,不多说话,和敬无诤,不恼乱人。
安居比丘,应在界内安居三月,至自恣日后,始可出界外。在安居期中,出界外过七日,则破安居。
七日中系念返界内,但因有险难不得还,亦可不还。又许自恣前七日,可出界外,不再归还。
可过七日之事由,称七日法,有如下列:
一、法友或在俗父母病,往省视疗护。
二、因僧众事,如僧房舍颓坏,急须修补。
三、护法施主延请,为增上彼信心而往。
类似上面三项诸事,亦可量情出界外。
在安居期中,因险难不能安居而离去者,则破安居,但不破戒。险难谓如是等难:
一、恶兽、盗贼鬼魅等侵害。
二、房舍被焚或水淹。
三、托钵难。
四、无饮食、医药、外护、施主。
五、女人或亲戚,多来访谈,或以财诱,欲破梵行,可即出界外。又见所住界地,有无主之伏财,亦应出界外。
六、他处比丘,不和敬住,为往彼地灭诤。
比丘应诺在家人请安居,或约比丘同安居,倘若非故意不如请如约安居者,犯轻戒,须说罪忏悔。如故意,犯单堕及妄语戒。

--------------------------------------------------------------------------------------------------------------------------------------
再请看,世尊在向阿难尊者说时,使用的是“安居”;在与毘兰若婆罗门说时,使用的是“雨安居”;其后毘兰若婆罗门对世尊回话亦称“安居”。故知安居和雨安居实质指称的是同一事物。
尔时,世尊向尊者阿难道:「阿难!凡是受谁请而入安居者,…………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曰:「婆罗门!受汝请而于此过雨安居已,我等〔今〕来告暇,欲外出游行诸国。」「尊师!瞿昙!实受我请,来此安居;然应供养而未供养,此…………

[ 本帖最后由 悠扬 于 2010-3-8 13:29 编辑 ]
11#
发表于 2010-3-8 14:3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悠扬仁兄辛苦了,实在令人感动!您的付出确实为我们学习戒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赞叹! 看来末学也应向贤思齐,“扬鞭奋蹄”啊。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2: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南传上座部自受三皈依及五戒法

摘自《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学处篇》

在家居士如果想在自己的家中受持三皈依及五戒,或者怀疑自己的戒不清净而想重新再受,他也可以在世尊苟答马佛像前恭敬受得。建议在家居士将此自受皈戒法定为日课,每天坚持受持,如此则犯戒者可得重受,无犯者亦可巩固。
自受三皈五戒者,先礼佛三次,然后用巴利语念诵如下三皈五戒文:

巴利语: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x3)

Budd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Dhammaü saraõaü gacchàmi.
Saïg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Dutiyam'pi, Budd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Dutiyam'pi, Dhammaü saraõaü gacchàmi.
Dutiyam'pi, Saïg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Tatiyam'pi, Budd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Tatiyam'pi, Dhammaü saraõaü gacchàmi.
Tatiyam'pi, Saïg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1.Pàõàtipàtà veramaõã sikkhàpadaü samàdiyàmi.
2.Adinnàdànà veramaõã sikkhàpadaü samàdiyàmi.
3.Kàmesu micchàcàra veramaõã sikkhàpadaü samàdiyàmi.
4.Musàvàdà veramaõã sikkhàpadaü samàdiyàmi.
5.Surà-meraya-majja-pamàdaññhànà veramaõã sikkhàpadaü samàdiyàmi.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sãl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 sabbasattàna§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 pu¤¤abhàga§ labhantu.
Sàdhu! Sàdhu! Sàdhu!

大致读音:
那摩 达思 帕嘎瓦多 阿拉哈多 三吗-三布他思!(三称)

(三皈依)
布汤 萨拉囊 嘎差-米,
贪芒 萨拉囊 嘎差-米,
桑康 萨拉囊 嘎差-米;
赌帝扬毕 布汤 萨拉囊 嘎差-米,
赌帝扬毕 贪芒 萨拉囊 嘎差-米,
赌帝扬毕 桑康 萨拉囊 嘎差-米;
达帝扬毕 布汤 萨拉囊 嘎差-米,
达帝扬毕 贪芒 萨拉囊 嘎差-米,
达帝扬毕 桑康 萨拉囊 嘎差-米。

(五戒)
1、巴-纳-帝巴-达-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
2、阿丁纳-达-纳-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
3、嘎-美-苏 密差-吒-拉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
4、母沙-哇-达-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
5、苏拉- 美拉呀 吗遮 巴吗-达他-纳- 威-拉吗尼- 西卡-巴当 萨吗-帝呀-米。

(回向)
伊当 美 本酿 阿-萨哇卡呀- 哇航 厚度;
伊当 美 西-朗 尼巴-纳萨 巴吒哟 厚度!
马马 本酿帕-岗 萨巴萨达-囊 帕-姐米,
爹 萨悲 美 萨芒 本雅帕-岗 拉般度!

萨-度!萨-度!萨-度!

大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三称)

(三皈依)
我皈依佛,
我皈依法,
我皈依僧;
第二次我皈依佛,
第二次我皈依法,
第二次我皈依僧;
第三次我皈依佛,
第三次我皈依法,
第三次我皈依僧。

(五戒)
1、我受持离杀生学处;
2、我受持离不与取学处;
3、我受持离欲邪行学处;
4、我受持离虚妄语学处;
5、我受持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

(回向)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戒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萨度!萨度!萨度!

(后学将于日后上传三皈五戒的mp3)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9:15 | 只看该作者

玛欣德尊者传三皈五戒(录音)

尊者预留了复诵的时间,大家可以结合上面的文字学习

尊者传三皈五戒录音.rar (1.31 MB, 下载次数: 1638)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2:31 | 只看该作者

律文音频文件

(待审)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四.rar (1.57 MB, 下载次数: 1564)

(待审)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四
15#
发表于 2010-4-27 14:05 | 只看该作者
尔时,毘兰若婆罗门,其夜过已,于家令人备美味硬软之食后,报知世尊已至食时,「瞿昙!食事已备。」是时,世尊于晨着下衣,持外衣与鉢,至毘兰若婆罗门家,与比丘众坐于已设之座席。是时,毘兰若婆罗门对以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亲手供奉美味硬软之食,令至饱满。食事毕,向已将鉢离手之世尊,覆以三衣,于诸比丘,亦各覆以衣布一组。其时,世尊向毘兰若婆罗门开示教诫法语,令踊跃欢喜,然后,世尊从座起立而去。

这两处应为硬软之食,仁兄误读为软硬之食了。


尔时,世尊随意住毘兰若后,入须离镇、僧伽尸国、干那奢国,更至波夜迦渡口,渡过恒河而至波罗奈。如是,世尊于波罗奈随意住已,又向毘舍离国出发游行,顺次游历而至毘舍离国。世尊于其处,住毘舍离国大林之重阁讲堂。

应为 qū, 不是jué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10-4-27 19:59 编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8 20:55 , Processed in 0.1124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