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2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五---(一O)至(一一)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6 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O)然而,尊者须提那生疑悔,「我实不利、我实不益、我实恶利、我实非善利,我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如是,彼为此疑悔,形体枯瘦,容貌憔悴,四肢筋脉悉现,心沉重,意退缩,苦恼、后悔、悲痛。

时,须提那之友诸比丘语须提那曰:「须提那!汝以前有好姿色,诸根肥满,容色光泽,皮肤明净。然而,汝今形体枯瘦,容貌憔悴,四肢筋脉悉现,心沉重,意退缩,苦恼、后悔、悲痛。须提那!汝是否不乐修梵行乎?」「诸友!我非不乐修梵行,乃因我为恶行,与故妻行不净法。诸友!我于此甚疑悔,『我实不利、我实不益、我实恶利、我实非善利,我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梵行。』「友!须提那!汝实应当疑念,汝实应当后悔。汝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为离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为离缚而说法,非为具缚;为无着而说法,非为有着。然而,须提那!汝实将世尊所说离欲法,以为具欲;所说离缚法,以为具缚;所说无着法,以为有着。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为离欲而说法;为破骄慢、为调伏渴爱、为除去执着、为断绝轮回、为灭尽爱、为离欲、为证灭、为涅槃而说法耶?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说诸欲之断灭、说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须提那!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友!须提那!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一一)时,彼诸比丘以种种方便,呵责尊者须提那已,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僧而问尊者须提那曰:「须提那!汝实与故妻行不净法乎?」「世尊:实然!」

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汝愚人!何故于如是善说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耶?我以种种方便,于此为离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为离缚而说法,非为具缚;为无着而说法,非为有着。愚人!汝实将我所说离欲法,以为具欲;所说离缚法,以为具缚;所说无着法,以为有着。愚人!我以种种方便岂非为离欲而说法;为破骄慢、为调伏渴爱、为除去执着、为断绝轮回、为灭尽爱、为离欲、为证灭、为涅槃而说法耶?岂非说诸欲之断灭、说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愚人!宁入男根于恐怖毒牙口中,亦勿入于女根中。愚人!宁入男根于毒蛇口中,亦勿入于女根中。愚人!宁入男根于燃盛之火坑中,亦勿入于女根中。何以故?愚人!由彼因缘,实可能受死或等于死之苦,而身坏命终后,不生于恶处、恶道、苦趣、地狱。然而,愚人!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后,当生恶处、恶道、苦趣、地狱。汝愚人!汝实于此行不正法、在俗法、恶法、秽法、末水法⑩、隐处法、唯有二人成就法。愚人!汝乃众多不善之最初犯行者、先驱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愚人!此实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尊者须提那后,说难扶养、难教养、多欲不知足、参与众中、放逸之非。然后,以种种方便,说易扶养、易教养、清净少欲知足、好头陀行、端正而不参与众中、勇猛精进之美,并且为诸比丘说随顺适切之法后,谓诸比丘曰:「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摄僧⑾、为僧安乐、为调伏恶人、为善比丘得安乐住、为防护现世漏、为灭后世漏、为令未信者生信、为令已信者增长、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任何比丘,若行不净法者,是波罗夷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须提那品终---

⑩ 末水法(odakantika),不净法(终而用水)故言也。
⑾ 摄僧(samghasutthutaya)者,觉音注作「善受如来语」(vacanasampaticchannabhavo)。

[ 本帖最后由 过世界边 于 2010-4-6 12:11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1:55 | 只看该作者

同步学习

(一O)然而,尊者须提那生疑悔,「我实不利、我实不益、我实恶利、我实非善利,我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

如是,彼为此疑悔,形体枯瘦,容貌憔悴,四肢筋脉悉现,心沈重,意退缩,苦恼、后悔、悲痛。

时,须提那之友诸比库语须提那曰:「须提那:汝以前有好姿色,诸根肥满,容色光泽,皮肤明净。然而,汝今形体枯瘦,容貌憔悴,四肢筋脉悉现,心沈重,意退缩,苦恼、后悔、悲痛。须提那!汝是否不乐修梵行乎?」「诸友!我非不乐修梵行,乃因我为恶行,与故妻行不净法。诸友!我于此甚疑悔,『我实……清净无垢梵行。』」「友!须提那!汝实应当疑念,汝实应当后悔。汝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为离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为离缚而说法,非为具缚;为无着而说法,非为有着。然而,须提那!汝实将世尊所说离欲法,以为具欲;所说离缚法,以为具缚;所说无着法,以为有着。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为离欲而说法;为破骄慢、为调伏渴爱、为除去执着、为断绝轮回、为灭尽爱、为离欲、为证灭、为涅槃而说法耶?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说诸欲之断灭、说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须提那!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友!须提那!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一一)时,彼诸比库以种种方便,呵责尊者须提那已,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库僧而问尊者须提那曰:「须提那!汝实与故妻行不净法乎?」「世尊:实然!」

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汝愚人!何故于如是善说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耶?我以种种方便,于此为离欲……愚人!我为说离欲……汝以为〔有执着〕。愚人!我以种种方便岂非为离欲……岂非说诸欲之断灭……〔欲热〕之止静耶?愚人!宁入男根于恐怖毒牙口中,亦勿入于女根中。愚人!宁入男根于毒蛇口中,亦勿入于女根中。愚人!宁入男根于燃盛之火坑中,亦勿入于女根中。何以故?愚人!由彼因缘,实可能受死或等于死之苦,而身坏命终后,不生于恶处、恶道、苦趣、地狱。然而,愚人!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后,当生恶处、恶道、苦趣、地狱。汝愚人!汝实于此行不正法、在俗法、恶法、秽法、末水法、隐处法、唯有二人成就法。愚人!汝乃众多不善之最初犯行者、先驱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愚人!此实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尊者须提那后,说难扶养、难教养、多欲不知足、参与众中、放逸之非。然后,以种种方便,说易扶养、易教养、清净少欲知足、好头陀行、端正而不参与众中、勇猛精进之美,并且为诸比库说随顺适切之法后,谓诸比库曰:「诸比库!然,以十利故,我为诸比库制立学处,为摄僧、为僧安乐、为调伏恶人、为善比库得安乐住、为防护现世漏、为灭后世漏、为令未信者生信、为令已信者增长、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库!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任何比库,若行不净法者,是巴拉基嘎(他胜)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库制立学处。

--须提那品终---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1:57 | 只看该作者

《四分律》中对照内容

须提那习沙门威仪。无事不知触事皆行。亦能转教于人。尔时须提那。行不净已来常怀愁忧。诸同学见已问。汝何愁忧耶。汝久修梵行。威仪礼节无事不知。何所愁为不乐梵行耶。须提那言。我甚乐梵行。近在屏处犯恶行。与故二行不净故愁耳。诸比丘言。须提那。汝云何乃作如是恶事。于如来清净法中。于欲无欲于垢无垢。能断渴爱破坏巢窟。除众结缚爱尽涅槃。汝今云何于此清净法中。与故二共行不净行耶。尔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诸比丘。世尊知而问知而不问。时而问时而不问。义合问。义不合不问。尔时世尊知时义合。问须提那。汝实与故二行不净行耶。如是世尊。我犯不净行。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须提那。云何于此清净法中行乃至爱尽涅槃。与故二行不净耶。告诸比丘。宁持男根着毒蛇口中。不持着女根中。何以故不以此缘堕于恶道。若犯女人。身坏命终堕三恶道。何以故我无数方便说断欲法。断于欲想灭欲念。除散欲热越度爱结。我无数方便说欲如火。如把草炬亦如树果。又如假借犹如枯骨。亦如段肉如梦所见。如履锋刃如新瓦器盛水著于日中。如毒蛇头如轮转刀。如在尖标如利戟刺。甚可秽恶佛所呵责。须提那。于我清净法中乃至爱尽涅槃。与故二行不净行。尔时世尊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须提那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令未信者信。五已信者令增长。六难调者令调顺。七惭愧者得安乐。八断现在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正法得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犯不净行行淫欲法。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如是世尊。与诸比丘结戒。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1:58 | 只看该作者

《五分律》中对照内容

时须提那犯此恶已。即自悔责。我今失利。云何于佛正法出家。而不究竟修于梵行。羸瘦憔悴才有气息。诸比丘见问言。汝先好颜色。今何憔悴。将无不乐梵行犯恶罪耶。答言。我犯恶罪。是故尔耳。即问汝犯何罪。答言。我共本二作不净行。诸比丘言。汝所作不善。非清净行非沙门法不随顺道。种种呵责。如佛所说呵责已。将至佛所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诸佛常法。知而故问。知而不问。知时问。非时不问。有益问。无益不问。诸佛常法。有五百金刚神侍卫左右。若佛问三反。不以实答。头破七分。佛问比丘。欲何所说。诸比丘重以白佛。佛问须提那。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汝愚痴人。所作不善。非清净行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此不能令未信者信令信者退。汝不闻我种种呵欲欲想欲觉欲热。赞叹断欲离欲想除欲觉灭欲热。我常说欲如赤骨聚如大火坑如利刀如利箭如毒蛇如毒药如幻如梦诳惑于人。汝今云何作此大恶。汝岂不闻我所说法。未离欲者能使离欲。已放逸者令不放逸。能断渴爱离有为法。无学离欲向无为道。示人正要毕竟泥洹。汝岂不畏三恶道苦。汝若不作此大恶者。佛正法中必得无量诸善功德。汝初开漏门为此大恶。波旬常伺诸比丘短。汝今便为开魔径路摧折法幢建立魔麾。须提那。宁以身分内大火坑若毒蛇口。不应以此触女人身。汝所犯恶永沦生死。终不复能长养善法。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何等为十。所谓僧和合故。摄僧故。调伏恶人故。惭愧者得安乐故。断现世漏故。灭后世漏故。令未信者信故。已信者令增广故。法久住故。分别毗尼梵行久住故。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行淫法。得波罗夷不共住。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1:58 | 只看该作者

《十诵律》中对照内容

时须提那既行淫已。心生疑悔。愁忧色变无有威德。默然低头垂肩迷闷不乐言说。时知识比丘来相问讯在一面坐。问须提那。汝先有威德颜色和悦乐修梵行。今何以故。愁忧色变默然低头迷闷不乐。汝身为病为私屏处作恶业耶。须提那言。我身无病。私屏作恶业故心有愁忧。时诸比丘渐渐急问。便自广说如上因缘。诸比丘闻已。种种因缘呵须提那言。汝应愁苦忧悔。乃作如是私屏恶业。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汝不知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以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佛常说法教人离欲。汝尚不应生心。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时诸比丘种种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诸佛常法。知而故问。或有知而不问。有知时问。有知时不问。有益事问。无益事不问。有因缘问。佛世尊知彼时。以正念安慧问须提那。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须提那言。汝所作事非沙门法。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出家之人所不应作。汝愚痴人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我常说法教人离欲。汝尚不应生心。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语诸比丘。是愚痴人开诸漏门。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触彼女身。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摄僧故。极好摄故。僧安乐住故。折伏高心人故。有惭愧者得安乐故。不信者得净信故。已信者增长信故。遮今世恼漏故。断后世恶故。梵行久住故。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同入比丘学法。不舍戒行淫法。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1:59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45 | 只看该作者

随堂学习巴利语(巴利语汇解)之七

未受具戒者 (anupasampanna):除了比库、比库尼之外的在家人和其他出家众皆称为“未受具戒者”。

近事男:巴利语upàsaka的直译,即亲近奉侍三宝的男子。又作净信男,清信士,居士;为已归依佛、法、僧的在家男子。
古音译作优婆塞、邬波索迦、伊蒲塞等。女子则称为近事女(upàsikà,优婆夷)。

净人,巴利语kappiyakàraka,简称kappiya,意为使事物成为比库或僧团允许接受和使用的未受具戒者。也包括为比库或僧团提供无偿服务者。

贼住者 (theyyasamvàsako):以邪恶之心自行剃发披衣、示现出家形象或冒充比库者。
有三种贼住者:形相之贼、共住之贼和俱盗之贼。这三种贼住者皆不得出家及受具足戒。

(civara):原意为衣、布,特指出家众所披之衣。
比库有三衣(ticivara),即桑喀帝、上衣和下衣。但沙马内拉只有上衣和下衣,无桑喀帝。

袈裟:巴利语kàsàya或kàsàva的音译。即僧人所披之衣。
“袈裟”原指橘黄色、红黄色、褐色或棕色。因为出家众所披之衣通常都染成橘黄色或黄褐色不等,所以,染成这种颜色之衣即称为袈裟衣、染色衣,或直接称为袈裟。

桑喀帝:巴利语sanghàti的音译。意为重衣,复衣,重复衣;因须缝制成两重而作,故名。有时把桑喀帝和上衣重叠在一起披着也合称为“桑喀帝”。
古音译为僧伽梨、僧伽胝等。

上衣 (uttaràsanga):uttara意为上面的;àsanga意为衣着。即上身披着之衣。
古音译为郁多罗僧、嗢多罗僧等。

下衣 (antaravàsaka):直译为内衣。antara意为里面的,中间的;vàsaka意为穿着的。穿下衣时围腰下着如裙,上掩脐轮,下盖双膝。
古音译为安陀会、安怛婆沙等。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2: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离杀生学处

离杀生学处
(Pàõàtipàtà veramaõã)

离杀生学处,有时也译为不杀生戒。也就是戒除杀生的学处。
生,巴利语pàõà,直译为息生、有息者,即有呼吸的生命。凡是拥有命根的蕴相续,或者执取该蕴相续所施设的有情称为“生”。
“生”包括:
1.人(manussa) ——凡投生于人趣者,从初入母胎的第一个心识(结生心)开始,直到死亡这一段期间都称为“人”;
2.畜生(tiracchàna) ——象、马、牛、狗、鸡,乃至蚊虫、蚂蚁等皆是;
3.非人(amanussa) ——如亚卡(yakkha,夜叉)、饿鬼(peta)、龙(nàga)、天神(devatà)等。
由于植物并没有命根,只属于无意识的“非执取色”(anupàdinna råpa),并非“生”,故不包括在内。

杀生是指故意夺取有息者的生命。自杀也属于杀生。
杀生的方式既包括自己亲手杀、教他人杀,也包括通过赞叹或鼓励而使对方死亡,以及堕胎等。

具足了五个条件即构成杀生:
1.生命;
2.知道是生命;
3.存有杀心;
4.付出努力;
5.由此而死。

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
1.非故意——他并没有想:“我要以这样的方法来杀死它 (他)。”在没有杀害意图的情况下作出行动导致对方死亡。例如建造房舍时失手掉落石块,不小心压死下面的人。
2.不知道——他并不知道“通过这样它(他)将会死。”而作出行动导致对方死亡。例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有毒的食物拿去喂狗,那只狗因而被毒死。由于不知情,所以不犯。
3.没有使对方死的意图——并没有使对方死的意图而作出行动导致对方死亡。例如:当有人生病时拿药给病人吃,他因此得并发症而死。
4.疯狂者——由于胆汁等的关系而得了无法治疗的狂乱病。
5.心乱者——由于亚卡等的关系而使心迷乱。当火和黄金、粪便和檀香同时出现时,他都无法分辨好坏。以此为判定的标准。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2 | 只看该作者

由须提那尊者想到的

当从须提那口中证实他确实行不净时,佛陀称须提那是“愚人”,是“众多不善之最初犯行者、先驱者”。
南传律在叙述全部经过时,非常细致生动,从须提那尊者最初闻法,到“热血出家”,到具戒持头陀行,甚至一直到犯不净前的行为和与父母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尊者是一位对佛法充满热情的年轻沙门。
老实讲,后学还是十分佩服这位热血青年的,虽然他是最初犯不净罪者,但并不说明他求道向道之心不够,从他于前和之后的言行表现,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对自己要求是很高的,对此我们应该给须提那尊者比较正确的评价。
这让后学想到了自己最初发心学佛,以及身边的很多学佛的朋友的经历。开始也是充满热血和激情,对解脱的向往和热诚,愿意勇猛精进的决心(其实与须提那尊者相比,差得太远了!)……感觉“三皈五戒”要求似乎太低了,我要持八戒,要持更严格的戒;我要精进禅修,寻找善知识,修止观,打坐时间越久越好,不断地练习练习……
但是后学通过对自己的观察,这种“勇猛精进”的心似乎太感性了一些,冲动的成分大了一些。正是因为这样,常会缺乏理性和智慧而走错路或弯路。后学对自己这种“好高骛远”深自警惕,与大家分享,修行路险,如履薄冰,生死解脱事大,务必谨慎啊。
戒行精严非常殊胜难得,也应该赞叹,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而行。特别是在家修行的人,不要因为过于严格的戒行反增烦恼。我们看在家戒,五戒、八戒甚至九戒,佛陀都是针对不同情况而制定的。不管持哪一种戒,都非常好,不应该太过勉强,更不应用佛未制的“戒”而过分高标准和严要求。密集禅修时,一般都要禁语,这是为了防口过,可见即使在禅修气氛浓重的环境中,也要严防严守,老实讲,在现代社会中,能很好的守五戒已经很不错了。能很好的受持五戒,比不断地破八戒要好得多。
当然如果有条件受持更高标准的清净戒是更好的,所以很多优婆塞于斋日入塔寺受持八戒或九戒,或者在密集禅修时受持。这样做非常好!如果没有因缘,有合适的日子时,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受三皈八戒法”来受持八戒,然后严格持守。
以上是后学由须提那尊者而想到的,如果有什么错误,请各位前辈大德指教,后学当从善修正。

[ 本帖最后由 悠扬 于 2010-4-1 18:30 编辑 ]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2:30 | 只看该作者

(待审)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五(10-11)音频

(待审)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五(10-11).rar (4.45 MB, 下载次数: 1747)

(待审)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五(10-11)
11#
发表于 2010-5-11 13:18 | 只看该作者
(一一)时,彼诸比丘以种种方便,尊者须提那已,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僧而问尊者须提那曰:「须提那!汝实与故妻行不净法乎?」「世尊:实然!」

佛世尊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汝愚人!何故于如是善说法、律中出家,而不能终生实行圆满无缺、清净无垢之梵行耶?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尊者须提那后,说难扶养、难教养、多欲不知足、参与众中、放逸之非。然后,以种种方便,说易扶养、易教养、清净少欲知足、好头陀行、端正而不参与众中、勇猛精进之美,并且为诸比丘说随顺适切之法后,谓诸比丘曰:「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摄僧⑾、为僧安乐、为调伏恶人、为善比丘得安乐住、为防护现世漏、为灭后世漏、为令未信者生信、为令已信者增长、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任何比丘,若行不净法者,是波罗夷不共住。」

此几处应读hē, 而不是,呵 kē 〔呵叻〕地名,在泰国。http://xh.5156edu.com/html3/5477.html
应为非随顺不是非随顺


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说诸欲之断灭、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须提那!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友!须提那!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末学 感觉如果从说处断句,将“诸欲想”,“诸欲渴”,“诸欲寻”,“诸欲热”连句较好理解,末学对于断句不是很懂,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10-5-11 15:49 编辑 ]
12#
发表于 2010-5-11 16:02 | 只看该作者
空谷兄很认真啊,向您学习!

不过,关于您说的下面这段的断句问题,我没太理解。现在的读诵里不就是将将“诸欲想”,“诸欲渴”,“诸欲寻”,“诸欲热”连起来读的吗?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10-5-11 13:18 发表


友!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说诸欲之断灭、说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须提那!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友!须提那!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
末学 感觉如果从说处断句,将“诸欲想”,“诸欲渴”,“诸欲寻”,“诸欲热”连句较好理解,末学对于断句不是很懂,仅供参考。
13#
发表于 2010-5-11 16: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真净 于 2010-5-11 16:02 发表
空谷兄很认真啊,向您学习!

不过,关于您说的下面这段的断句问题,我没太理解。现在的读诵里不就是将将“诸欲想”,“诸欲渴”,“诸欲寻”,“诸欲热”连起来读的吗?

您过奖了,实不敢当。末学跟着悠扬兄的读诵,对照着经文学习,确实很受益。
当我听到悠扬兄读到(一O)段中的“须提那!世尊以种种方便,岂非说诸欲之断灭、说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感觉是将“说诸”两个字连在一起读的,因此产生了上帖中的问题。反复听了几遍,看来确实是末学第一感觉出了差错,谢谢真姐姐指正。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10-5-11 18:19 编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8 20:55 , Processed in 0.1187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