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8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八---(二)至(四)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6 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不舍戒、戒羸不告示」者,诸比丘,告戒羸非即舍戒,或告戒羸即舍戒。诸比丘!如何是告戒羸而非舍戒?诸比丘!此有比丘,由不满而不乐,欲去沙门法,以比丘状态为苦、嫌恶、羞耻;好乐在家之状态、好乐优婆塞之状态、好乐净人之状态、好乐沙弥之状态、好乐外道之状态、好乐外道声闻法之状态、好乐非沙门法之状态、好乐非释子之状态,言:「我今岂非应舍弃佛?而告知〔人〕。诸比丘!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好乐非释子……,言:「我今岂非应舍法?」而告知〔人〕……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僧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戒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律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学处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说戒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和尚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阿阇梨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和尚弟子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阿阇梨弟子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同和尚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同阿阇梨乎?」……乃至……言:「我今岂非应舍同梵行乎?」而告知〔人〕……乃至……言:「我今是否居士乎?」而告人……乃至……「我今是否优婆塞乎?」……乃至……「我今是否净人乎?」……乃至……「我今是否沙弥乎?」……乃至……「我今是否外道乎?」……乃至……「我今是否外道声闻乎?」……乃至……「我今是否非沙门乎?」……乃至……言:「我今是否非释子乎?」而告知人。诸比丘!如是告不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烦闷不乐……欲为非释子,而言:「我欲舍佛如何?」以告人……乃至……言:「我欲为非释子如何?」以告人……乃至……言:「我可能将舍佛。」以告人……乃至……言:「我可能将为非释子。」以告人……乃至……言:「唉!我即舍佛矣!」以告人……乃至……言:「唉!我即为非释子矣!」以告人……乃至……言:「我思将欲舍佛。」以告人……乃至……言:「我思将为非释子。」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烦闷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忆念母也。」以告人……乃至……言:「我忆念父也。」以告人……乃至……言:「我忆念儿也。」……乃至……言:「我忆念姊妹……男儿……女儿……妻……亲属……亲友……村……镇……田……地……金……钱……技能。」以告人……乃至……言:「忆念过去之谈笑游戏」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羸而非拾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有母,我应养之。」以告人……乃至……言……「我有父,我应养之。」以告人……乃至……〔兄弟……姊妹……男儿……女儿……妻……亲属〕……乃至……言:「我有亲友,我应养之。」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有母,当养我。」以告人……乃至……言:「我有父,当养我。」以告人……乃至……言「我有亲友,当养我。」以告人……乃至……言:「我有村,我将依其〔村〕生活。」以告人……乃至……言:「我有镇,我将依之而生活。」以告人……乃至……田……地……金……钱……乃至……言:「我有技能,依此我能生活。」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修行〕实难。」以告人……乃至……言:「非易也。」以告人……乃至……言:「我不精进。」以告人……乃至……言:「我不能。」以告人……乃至……言:「我不喜欢。」以告人……乃至……言:「我不乐。」以告人。如是亦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三)诸比丘!云何告戒羸亦舍戒乎?诸比丘!比丘于此,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舍佛。」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羸亦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舍法。」以告人……乃至……言:「我舍僧。」以告人……乃至……言:「我舍戒……律……学处……说戒……和尚……阿阇梨……共住者……舍阿阇梨弟子……师兄弟……同学。」……乃至……言:「我舍同梵行。」以告人……乃至……言:「令我受持居士。」以告人…乃至……言:「令我受持优婆塞。」以告人……乃至……净人……外道……沙弥……外道声闻……非沙门……乃至……言:「我受持非释子。」以告人。诸比丘!如是告戒羸亦是舍戒也。

又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不需佛。」以告人……乃至……言:「我不需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又……乃至……言:「我何需佛?」以告人……乃至……言:「我何需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或又……乃至……言:「佛于我无益。」以告人……乃至……言:「同梵行于我无益。」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或又……乃至……言:「我完全脱离佛。」以告人……乃至……言:「我完全脱离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舍戒。

其他凡佛之号(14)或法之号、僧之号或戒之号、……或同梵行之号、或居士之号、……或有非释子之号,由此等之行相、特相、现相以告人者。诸比丘!如是告戒羸亦舍戒也。

(四)诸比丘!云何不成为舍戒?诸比丘!于此,若有以其行相、其特相、其现相舍戒者。〔然而〕痴狂人以其行相、特相、现相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在痴狂人之前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心乱人舍戒者……于心乱人之前……恼痛人……恼痛人之前……在天神之前……于畜生之前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

中国〔语〕人在边地〔语〕人前舍戒者,彼若不理解者,不成舍戒也。边地人在中国人之前……中国人在中国人之前……边地人在边地人之前舍戒,彼若不理解者,不成舍戒也。

为戏笑之舍戒……为骚扰之舍戒……不欲说而说……欲说而不说……向无智人说……向有智人不说……或不向所有人说者,不成舍戒。诸比丘!如是,不成舍戒也。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1:12 | 只看该作者

同步学习

(二)「不舍戒、戒羸下告示」者,诸比库,告戒羸非即舍戒,或告戒羸即舍戒。诸比库!如何是告戒羸而非舍戒?诸比库!此有比库,由不满而不乐,欲去沙门法,以比库状态为苦、嫌恶、羞耻;好乐在家之状态、好乐近事男之状态、好乐净人之状态、好乐沙马内拉之状态、好乐外道之状态、好乐外道声闻法之状态、好乐非沙门法之状态、好乐非释子之状态,言:「我今岂非应舍弃佛?而告知〔人〕。诸比库!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好乐非释子……,言:「我今岂非应舍法?」而告知〔人〕……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僧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戒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律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学处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说戒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和尚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阿阇梨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和尚弟子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阿阇梨弟子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同和尚乎?」……乃至……「我今岂非应舍同阿阇梨乎?」……乃至……言:「我今岂非应舍同梵行乎?」而告知〔人〕……乃至……言:「我今是否居士乎?」而告人……乃至……「我今是否扰婆塞乎?」……乃至……「我今是否净人乎?」……乃至……「我今是否沙马内拉乎?」……乃至……「我今是否外道乎?」……乃至……「我今是否外道声闻乎?」……乃至……「我今是否非沙门乎?」……乃至……言:「我今是否非释子乎?」而告知人。诸比库!如是告不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烦闷不乐……欲为非释子,而言:「我欲舍佛如何?」以告人……乃至……言:「我欲为非释子如何?」以告人……乃至……言:「我可能将舍佛。」以告人……乃至……言:「我可能将为非释子。」以告人……乃至……言:「唉!我即舍佛矣!」以告人……乃至……言:「唉!我即为非释子矣!」以告人……乃至……言:「我思将欲拾佛。」以告人……乃至……言:「我思将为非释子。」以告人。诸比库!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烦闷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忆念母也。」以告人……乃至……言:「我忆念父也。」以告人……乃至……言:「我忆念儿也。」……乃至……言:「我忆念姊妹……男儿……女儿……妻……亲属……亲友……村……镇……田…….地……金……钱……技能。」以告人……乃至……言:「忆念过去之谈笑游戏」以告人。诸比库!如是告戒羸而非拾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有母,我应养之。」以告人……乃至……言……「我有父,我应养之。」以告人……乃至……〔兄弟……姊妹……男儿……女儿……妻……亲属〕……乃至……言:「我有亲友,我应养之。」以告人。诸比库!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有母,当养我。」以告人……乃至……言:「我有父,当养我。」以告人……乃至……言「我有亲友,当养我。」以告人……乃至……言:「我有村,我将依其〔村〕生活。」以告人……乃至……言:「我有镇,我将依之而生活。」以告人……乃至……田……地……金……钱……乃至……..言:「我有技能,依此我能生活。」以告人。诸比库!如是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修行〕实难。」以告人……乃至……言:「非易也。」以告人……乃至……言:「我不精进。」以告人……乃至……言:「我不能。」以告人……乃至……言:「我不喜欢。」以告人……乃至……言:「我不乐。」以告人。如是亦告戒羸而非舍戒也。

(三)诸比库!云何告戒羸亦舍戒乎?诸比库!比库于此,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舍佛。」以告人。诸比库!如是告戒羸亦舍戒也。

或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舍法。」以告人……乃至……言:「我舍僧。」以告人……乃至……言:「我舍戒……律……学处……说戒……和尚……师(老师)……共住者……舍师(老师)弟子……师兄弟……同学。」……乃至……言:「我舍同梵行。」以告人……乃至……言:「令我受持居士。」以告人…乃至……言:「令我受持近事男。」以告人……乃至……净人……外道……沙马内拉……外道声闻……非沙门……乃至……言:「我受持非释子。」以告人。诸比库!如是告戒羸亦是舍戒也。

又忧愁不乐……愿乐非释子,言:「我不需佛。」以告人……乃至……言:「我不需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又……乃至……言:「我何需佛?」以告人……乃至……言:「我何需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或又……乃至……言:「佛于我无益。」以告人……乃至……言:「同梵行于我无益。」以告人者,如是亦……乃至……。

或又……乃至……言:「我完全脱离佛。」以告人……乃至……言:「我完全脱离同梵行。」以告人者,如是……亦舍戒。

其他凡佛之号(14)或法之号、僧之号或戒之号、……或同梵行之号、或居士之号、……或有非释子之号,由此等之行相、特相、现相以告人者。诸比库!如是告戒羸亦舍戒也。

(四)诸比库!云何不成为舍戒?诸比库!于此,若有以其行相、其特相、其现相舍戒者。〔然而〕痴狂人以其行相、特相、现相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在痴狂人之前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心乱人舍戒者……于心乱人之前……恼痛人……恼痛人之前……在天神之前……于畜生之前舍戒者,不成为舍戒也。

中国〔语〕人在边地〔语〕人前舍戒者,彼若不理解者,不成舍戒也。边地人在中国人之前……中国人在中国人之前……边地人在边地人之前舍戒,彼若不理解者,不成舍戒也。

为戏笑之舍戒……为骚扰之舍戒……不欲说而说……欲说而不说……向无智人说……向有智人不说……或不向所有人说者,不成舍戒。诸比库!如是,不成舍戒也。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四分律对照内容

云何名不舍戒。颠狂舍戒。颠狂人前舍戒。心乱舍戒。心乱人前舍戒。痛恼舍戒。痛恼人前舍戒。哑舍戒。聋舍戒。哑聋舍戒。哑人前舍戒。聋人前舍戒。哑聋人前舍戒。中国人边地人前舍戒边地人中国人前舍戒。不静静想舍戒。静作不静想舍戒。戏笑舍戒。若天若龙若夜叉若饿鬼若睡眠人若死人若无知人。若自不语。若语前人不解。如是等不名舍戒。云何舍戒。若比丘不乐修梵行。欲得还家厌比丘法。常怀惭愧贪乐在家。贪乐优婆塞法。或念沙弥法。或乐外道法。乐外道弟子法。乐非沙门非释子法。便作如是语。我舍佛舍法舍比丘僧。舍和上舍同和上舍阿阇梨舍同阿阇梨。舍诸梵行舍戒舍律舍学事。受居家法我作净人。我作优婆塞。我作沙弥。我作外道。我作外道弟子。我作非沙门非释种子。若复作如是语。我止不须佛。佛于我何益。离于佛所。如是乃至学事亦如是。若复作余语。毁佛法僧乃至学事。便赞叹家业乃至非沙门非释子。以如是语了了说是名舍戒。戒羸者。或有戒羸不舍戒。或有戒羸而舍戒。何者戒羸不舍戒。若比丘愁忧不乐梵行。欲得还家厌比丘法。常怀惭愧意乐在家。乃至乐欲作非沙门非释子法。便作是言。我念父母兄弟姊妹妇儿村落城邑园田浴池。我欲舍佛法僧乃至学事。便欲受持家业。乃至非沙门非释种子。是谓戒羸不舍戒。何者戒羸而舍戒。若作如是思惟。我欲舍戒便舍戒。是谓戒羸而舍戒。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1:14 | 只看该作者

五分律对照内容

戒羸不舍者睡眠舍戒。向睡眠人舍戒。不名舍戒。醉舍戒。向醉人舍戒。狂舍戒。向狂人舍戒。散乱心舍戒。向散乱心人舍戒。病坏心舍戒。向病坏心人舍戒。向非众生向非人向畜生舍戒。遣使遣书舍戒。作相舍戒。动手舍戒。相似语舍戒。独独想独不独想不独独想舍戒。中国语向边地人边地语向中国人舍戒。戏笑舍戒。不定语舍戒。瞋心舍戒。强逼舍戒。不应向舍戒。而向舍戒。皆不名舍戒。不发言舍戒不名舍戒。是名不舍戒。反上名舍戒。或戒羸非舍戒。或舍戒非戒羸。或戒羸亦舍戒。或非戒羸非舍戒。云何戒羸非舍戒。若比丘不乐修梵行。不乐修梵行已。犹敬佛法僧。敬戒敬沙门法。敬比丘法敬毗尼。敬波罗提木叉。敬和尚阿阇梨同和尚阿阇梨。敬同梵行人不谤三尊。而忆乡土园观浴池山林树木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乃至奴婢。如是忆念愁忧不乐。而尽形寿不犯梵行。是名戒羸非舍戒。云何舍戒非戒羸。若比丘不乐修梵行。不乐修梵行已。犹敬佛乃至敬同梵行人。彼作是念。欲作沙弥若优婆塞。乃至欲作外道梵志非沙门释子。复作是念。我今欲舍佛法僧舍戒舍毗尼舍波罗提木叉舍和尚阿阇梨同和尚阿阇梨舍同梵行人。即作是言。我今舍佛。何用佛为。佛有何义。我今于佛得脱乃至言。我今得脱同梵行人。复作是言。作非沙门释子畜我作如是谤佛法僧乃至谤同梵行人。作如是等心念口言向人说。是名舍戒非戒羸。云何戒羸亦舍戒。若比丘不乐修梵行。少敬佛法僧。乃至少敬同梵行人。忆念乡土乃至奴婢。作是念。我今欲舍佛法僧乃至舍同梵行人。即作是言。我今舍佛。何用佛为。佛有何义。我今于佛得脱。乃至脱同梵行人。复作是言。作非沙门释子畜我作如是谤佛法僧。乃至谤同梵行人。作如是等心念口言向人说。是名戒羸亦舍戒。云何非戒羸非舍戒。若比丘于所受戒坚持不舍不动不转。是名非戒羸非舍戒。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1:14 | 只看该作者

十诵律中对照内容

不舍戒者。若比丘狂时舍戒。不名舍戒。若心乱时。病坏心时。若向狂人。向乱心人。向病坏心人。若独舍戒。若独不独想。不独独想。若中国语向边地人不相解者。若边地语向中国人不相解者。若向哑人。若向聋人。向哑聋人。向无所知人。若向非人。向睡眠人。向入定人。若隔障。若自瞋。若向瞋人。若梦中。若自不定心。若向不定心人。如是舍戒皆不名舍戒。或有舍戒非戒羸。或有戒羸非舍戒。或有戒羸亦舍戒。舍戒非戒羸者。若比丘言。我舍佛即名舍戒。若言。舍法舍僧舍戒。舍和上舍阿阇梨。舍同和上同阿阇梨。舍比丘比丘尼。舍式叉摩尼。舍沙弥沙弥尼。舍优婆塞舍优婆夷。皆名舍戒。若言。汝等当知我是白衣若是沙弥。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乃至不复与汝等共作同学。是名舍戒非戒羸。戒羸非舍戒者。若比丘愁忧不乐。欲舍戒厌比丘法。欲弃圣服取白衣服。须白衣法不须比丘法求在家事。复作是言。我念父母兄弟姊妹我念儿女。当駃教我生活伎术。安我好处嘱我以善知识。说如是语。是名戒羸非舍戒。戒羸亦舍戒者。若比丘愁忧不乐欲舍戒。厌比丘法欲弃圣服。取白衣服须白衣法。不须比丘法求在家事。复作是言。我念父母兄弟姊妹我念儿女。当駃教我生活伎术。安我好处嘱我以善知识。说如是语已复作是言。我舍佛舍法乃至舍优婆塞优婆夷。是名戒羸亦舍戒。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1:15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9:13 | 只看该作者

随堂学习巴利语(巴利语汇解)之十

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 即圣者的真谛(ariyassa saccattà ariyasaccànã'ti attho.)
圣(ariya),意为神圣的,尊贵的,圣者。谛(sacca),意为真谛,真理,真实。
这四圣谛之所以被称为“圣谛”,《清净道论》中以四义解释说:
1. 因为是佛陀等圣者所通达,所以称为“圣谛”。如说:“诸比库,这四种是圣谛。哪四种呢?……诸比库,这些是四圣谛。这些为诸圣者所通达,所以称为圣谛。”
2. 又因是圣者的真谛,故为“圣谛”。如《相应部》中说:“诸比库,在有诸天、魔、梵的世间中,有沙门、婆罗门、天与人的人界,如来是圣者,所以称为‘圣谛’。”(S.56.3.8)
该经义注说:“由于这些属于圣者所有的,已被圣者、如来所通达、所宣说,因此以圣者的真谛故,为‘圣谛’的意思。”
3. 因正觉了这些而成就圣位,故称为“圣谛”。如说:“诸比库,如实正觉了此四圣谛故,如来称为‘阿拉汉、全自觉者’。”(S.56.3.3)
4.又因诸圣者皆是真实故为“圣谛”;诸圣者即是如实、不违如、不异如的意思。如说:“诸比库,此四圣谛为如、不违如、不异如,所以称为‘圣谛’。” (S.56.3.7) (Vm.2.531)
  圣谛有四种,称为四圣谛(catàri ariyasaccàni):
  1.苦圣谛(dukkhaü ariyaccaü);
  2.苦集圣谛(dukkhasamudayaü ariyaccaü);
3.苦灭圣谛(dukkhanirodhaü ariyaccaü);
4.导至苦灭之道圣谛(dukkhanirodhagàminã pañipadà ariyasaccaü)。
四圣谛是佛陀教法的根本,任何的善法皆为四圣谛所包摄。(M.28)

苦圣谛 (dukkhaü ariyaccaü):简称苦谛。即揭示生命本质的真理。
苦,巴利语dukkha,由du(下劣的)+kha(空无的)构成。《清净道论》解释说:“此第一谛下劣,是许多祸害的依处;空无,并没有愚人们所遍计的恒常、净、乐、我之性。因为下劣故,空无故,称为‘苦’。” (Vm.2.530)
在《大念处经》中说:“诸比库,何谓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所求不得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
  根据《分别论》,苦圣谛是除了渴爱(taõha,属于贪心所)之外的烦恼、不善法、三善根有漏法、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的果报、既非善不善和果报的唯作法,及一切色法(81世间心,51心所,28色)。(Vbh.206)

苦集圣谛 (dukkhasamudayaü ariyaccaü):简称集谛。即揭示苦生起的原因之圣谛。
集,巴利语samudaya,由saü(集合)+u(生起)+aya (原因)构成。《清净道论》解释说:“此第二谛以有其余诸缘的集合作为苦生起的原因,这样的集合作为生起苦的原因,称为‘苦之集’”。(Vm.2.530)
在经教中,苦集圣谛通常指渴爱(taõha)。如《大念处经》中说:“诸比库,何谓苦集圣谛?此爱是再有,与喜、贪俱,于处处而喜乐,这就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根据《分别论》,苦之因除了渴爱之外,还可以指一切烦恼、一切不善法、三善根有漏法和一切有漏善法。(Vbh.206-210)

苦灭圣谛 (dukkhanirodhaü ariyaccaü):简称灭谛。即关于苦的灭尽、渴爱止息的圣谛。
灭,巴利语nirodha,由ni(没有)+rodha(流浪,旅行)构成。《清净道论》解释说:“因为在此并没有被称为轮回流浪的苦的征途,一切之趣已空故;或已证得[灭]时,那里便没有被称为轮回流浪的苦的征途;也因与之相反故,称为苦之灭。或作为苦的不生、灭尽之缘故,为苦之灭。”(Vm.2.530)
在《大念处经》中说:“诸比库,何谓苦灭圣谛?即是那种爱的无余离贪、灭、舍弃、舍离、解脱、无执着。”

导至苦灭之道圣谛 (dukkhanirodhagàminã pañipadà ariyasaccaü):简称道谛。即能够达到灭苦的途径、方法的圣谛。《清净道论》解释说:“第四谛因为以彼苦之灭为目标、朝向它而前进故;是到达苦之灭的行道故,所以称为‘导至苦灭之道’。”(Vm.2.530)
在《大念处经》中说:“诸比库,何谓导至苦灭之道圣谛?此即八支圣道,这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2: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羸”

◎ 羸 léi

(1) (形声。从羊,本义:瘦弱)

(2) 同本义 [thin and weak]

羸,瘦也。——《说文》。按,本训当为瘦羊,转而言人耳。

羸老易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皆羸老之卒。——《资治通鉴·唐纪》

悉使羸兵负草。——《资治通鉴》

(3) 又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4) 又如:羸骖(瘦弱的马);羸蹇(驽弱瘦瘠的驴);羸驷(瘦弱的马);羸骀(瘦弱驽钝的马。喻才能低下);羸饿(瘦瘠饥饿。亦指瘦瘠饥饿的人)

(5) 疲困 [fatiqued]

身病体羸。——《礼记·问丧》。释文:“疲也。”

(6) 又如:羸北(困败);羸色(疲惫的神色);羸师(谓藏其精锐而出示疲弱的军队以麻痹敌人)

(7) 衰弱 [weak]

请羸师以张之。——《左传·桓公元年》

此羸者阳也。——《国语·周语》。注:“弱也。”

(8) 又如:羸老(衰弱的老人);羸病(衰弱生病);羸疾(衰弱生病)

(9) 贫弱 [poor and thin]。如:羸民(贫弱之民)

(10) 低劣 [inferior]

小子无谓我老而羸我。——《淮南子·缪称》。注:“劣人也。”

(11) 又如:羸钝(低劣迟钝)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2: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学习参考---离妄语学处
离妄语学处
(Musàvàdà veramaõã)

离妄语学处,有时也译为不妄语戒。也就是戒除说虚妄不实话语的学处。
妄语,巴利语musàvàdà,又作虚诳语,是指心口相违,说虚妄不实的言语。如没有看见、听到、感觉及不知道,却说看见、听到、感觉及知道,欺骗他人。
说虚妄语除了用口头说出之外,也包括书写及打手势等身体语言,凡是由心存欺骗而作出的行为或语言皆构成违犯。

建议受持离妄语学处者也应避免以下三种语言:
1. 两舌(pisuõàvàcà) ——搬弄是非,向A传B的是非,向B传A的是非,离间亲友。
2. 恶口(pharusàvàcà) ——骂詈咒诅,使人难堪。
3. 绮语(samphappalàpa) ——毫无意义的世俗浮辞,能增长放逸、忘失正念的话题。

具足两个条件即构成妄语:
1. 心存欺骗;
2. 以各种方法使人明白。
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
1. 因冲动等未经思考而急速说出。由于无欺骗之心,所以不犯。
2. 欲说此而误说成彼——由于愚钝等原因,使所说的内容与想要说的不同。
3. 疯狂者。
4. 心乱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2:33 | 只看该作者
后学对不构成违犯的第一条,保留个人的看法。
后学认为,冲动就是生命的一种特质,我们的身口意的造作,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冲动而不为正知正念所摄。冲动有非常强大到不假思考的,也有和缓不易觉察的。但这种冲动不正是我们应该降伏减弱的吗?
1、若实无欺骗之心,何以一冲动未经思考就说出不实之言了呢?。
2、冲动故心被蒙蔽,怎么知道无欺骗之心呢?
3、那个冲动能成为不实之言的理由吗?
当然,若实无欺骗之心,后学绝对同意不犯妄语戒。但,是不是只说“因无心欺骗故不犯”即可呢?何必于前加上“冲动”的理由呢?
后学于实际修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有语言、文字表达己意之时,有时能明确地了知自己的言语和文字,但有时确实因为冲动而忘记观察。每每于此,个人省察时,都不确定言谈文字是否犯戒。故感觉五戒中此戒最为难持,因为它贯穿于生活,而往往我们不易警觉。所以我们更应该克制那种迷糊的冲动,使自己时时觉知。这样,此戒才可能很好地持守。如果拿冲动为自己开脱,后学实难认同,即便自己确实因冲动而说错话,也是自己主观的原因,凭什么冲动就可以“无心说妄语”呢?

[ 本帖最后由 悠扬 于 2010-4-29 13:48 编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8 20:55 , Processed in 0.1114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